澳門日報
A01 | 澳聞 | 2014-02-09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產屬優皮一族,學歷高、工作穩定兼收入高,最好是管理層,有投資物業或股票等,至少要有儲蓄,生活舒適有品味,一年至少去兩次旅行。但世事冇咁完美,國際上也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中產定義(各地標準見附表)。去年月入卅七萬港元的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自稱飲咖啡、睇法國電影,“冒認”中產,社會嘩然。澳門近十年才由小城變國際娛樂城,中產近年才被重視,故無標準。人人都知中產有困境,但無定義即無目標群體,又如何針對性協助?
澳門未有官方中產定義,但若以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一一年公佈的“澳門中產階層現狀探索報告”首階段調查結果建議,以中等收入定義“中產”,認為中產階層家庭月收入差距介乎二萬元至十萬元之間,包括一般打工仔及中小企業主,即約十五萬五千人,約佔四成二就業人口、佔總人口兩成五。
曾參與研究的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何仲傳表示,報告將中產分為老中產、新中產以及邊緣中產,老中產即是小企業主;新中產階層主要包括大部分公務員、一般行業的管理人員、具有一定資歷的專業人士;邊緣中產階層主要是博彩行業的部分員工,也包括具有較高技能、收入狀況良好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高級工人。 他指出,社會對中產達四成二的反應較大,或憂慮“被中產”後或不獲政府支援或政策性支持。然而,報告訂出中產,目的建議政府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政策,予中產支援措施,以維持他們的生活標準,通過培訓、針對性政策支持,壯大、向上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