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A07 | 澳聞 | 特稿 | 2014-08-10
特區政府走過十五個年頭,取得歷史性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所帶來的問題與挑戰。社會渴望經濟、體制、民生變革的呼聲越來越濃,尤其是現行的公共行政及公務員制度。在這個急速發展的時代,原地踏步就等同退步。由宣佈角逐連任的參選宣言提出大刀闊斧提升行政效率,到日前透露有意明年啟動公務員制度的系統性檢視和改革,行政長官崔世安決意打出“行政改革牌”。然而,行政改革從來不易,越是大改,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既得利益者就越複雜,碰到的阻力必越大。這張“行政改革牌”是充滿決心、底氣十足?抑或只是一個亮麗的承諾?
原地踏步便退步
隨著經濟起飛,澳門人均GDP及收入名列世界前茅,公民素質提升。惟公共行政一直未同步發展,改革之聲此起彼落。現時公共行政的火頭處處,各個棘手,由上層的五司架構調整,增減合併、除舊迎新,到各級官員的問責制度、績效評估;由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到跨部門協作機制路路不暢;由中央招聘的龜速,到委任制度的低透明;由公僕團隊不斷膨脹,到部門臃腫架床疊屋。凡此“燙手山芋”,不是不能改,而是需要下很大的決心,必迎來陣痛期。但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釋放動力促進制度的創新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正如崔世安上月的競選宣言:“我諗,隨著時代發展同改變,行政架構、改革及提高效率,相信係必然。”二○一四年,在澳門的政治日曆上是一個重要的時間段,四百名選委將選舉出新一任行政長官並報請中央任命。今年十二月二十日舉行的回歸十五周年各項慶祝活動,對新一屆特區政府人事佈局的正式確認具有特殊意義。換言之,特區政府換屆的首要工作是對主要官員、廉政、審計和部門負責人進行任命和審查安排,其中包括行政長官,經行政長官提名、報中央任命的五司司長、檢察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海關關長。由於僅得一人參選,故下屆政府的各範疇司長人選成為最大懸念。
現時的五位司長中,行政法務司司長、經濟財政司司長、保安司司長均已在位十五年,換人之聲不絕。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早前已表態,認為五司應“換血”,但五司體制合適,毋須增減;學者楊允中亦不支持“五司變六司”,指關鍵不在數量而是領導才能,增加司長將導致政府架構更臃腫。拆司、改組的意見紛呈,處理五司架構成為下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問責績效似空談
再來是官員問責及績效評估制度的構建,社會至今一頭霧水,甚至被批評為空談。巴士合同“瑕疵”、電信範疇一團糟等,官員不作為、亂作為、胡作非為的現象,未見究責。難怪有議員曾狠批:“行政長官口頭上對現時民怨甚深的官僚現象的責難,就變得只是作為‘消消氣’、‘說了算’的口惠,實際上不處理。”
委任宜引入競爭
官員問責及績效評估缺位,同時亦帶出現行委任制度的低透明度,任人唯親的猜疑,空穴來風。在完善領導和主管委任制、問責制,引入官員選拔競爭機制上,公專會理事長官世海建議,在領導和主管委任過程中要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招聘透明度,通過公開透明的競爭性選拔,將有資歷、有能力者放在適當的位置上,特別是可以在主管級(廳、處級)作競爭性選拔,再加以委任,杜絕用人唯親、私相授受,為中層公務員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同時要完善問責制,建立健全的領導、主管以及高級官員的培養、考核機制。
跨部門各自為政
即使人才到位、問責完善、晉升有制度,但實際操作呢?現時行政部門不少民生施政的行政效率不彰,主要出於跨部門的協調、溝通不足。長期以來,跨部門尤其跨司長範疇的工作,難以讓外界看到部門間良好的協作和溝通,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統籌的只是自己轄下的部門。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雷民強形容,本澳的公共行政效率未能跟上經濟發展,在於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專責的統籌部門。跨部門的職能關係未能釐清,就如近年極力推動的電子政務亦大受阻礙。
上述各種問題,都祇是千瘡百孔的公共行政表面痛症,內裡的諸多深層次問題仍一籮籮。毫無疑問,過去十五年超速的經濟增長暴露各種社會問題,對政府和社會的治理能力造成嚴峻挑戰。有人認為,原有的治理模式雖在不斷的適應調整中,但治理體系基本上蕭規曹隨,治理能力也無法短時間內獲得大幅提升,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扭轉“小朋友做大人事”的現況,需大刀闊斧改革公共行政,但必荊棘滿途。崔世安這張“行政改革牌”如何打?社會拭目以待。
本報記者 黃煒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