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A03 | 澳聞 | 2015-01-07
【本報消息】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新官上任許下承諾,期望致力優化本澳的醫療建設,是居民樂見願景。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雷民強認為,當局需要前行對比,以及按人口變化制訂可量化的指標。在二○二○年前,需增加至少每千人三張病床,培訓本地醫生總數上需增加三百至五百名醫生,增聘護士則需調升至每千人有五名護士的比例,以應付需求。同時盡快推動專科醫療資格認證制度,以確保醫療服務質素。
引專才設退場機制
繼仁伯爵綜合醫院取得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醫院認證後,去年衛生局轄下六間衛生中心成為澳門首批獲ACHS認證的日間醫療服務中心,被世界衛生組織評定為典範。雷民強認同本澳初級保健覆蓋率高,但專科醫療服務有很多改善空間,因人手緊絀出現輪候時間冗長的問題為人詬病。雖然衛生局將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將有利市民分配時間,但長效仍需以縮短輪候時間為施政目標。
澳大透露有意於本澳籌備醫學培訓中心,此舉有助培訓本地的醫療人員,補充及鞏固各醫療範疇的專業人員,提升醫療人員診症的質素和效率,從而提升市民對本澳醫療服務的認同和信心。建議引入外地專才,並設立退場機制,因時制宜應付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要。
澳病床數目未達標
在床位和醫護人手千人比方面,雷民強稱,二○一三年本澳每千人口對應有二點七張病床、二點五名醫生和三點四名護士,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地區。在病床數量方面,英國每千人三張、美國及新加坡三點一張、日本十三點四張及香港五張。醫生比例方面,英國二點八名、美國三點二名、日本二點二名、新加坡二點七名、香港一點八名醫生。至於每千人護士比,英國十點三名、美國九點八名、日本十名、新加坡五點九名及香港六點一名。根據統計數字,推算二○二○年總人口約六七十萬人,他建議當局對比,以及按人口變化制訂可量化的指標。本澳的病床比例應具備一定規模,至少達每千人三張才算符合社會需要,在醫生總數上需增加三百至五百名醫生,護士每人比則需調升至每千人有五名護士的比例,以應付需求。
有關私人醫療服務上,由於大部分私人診所不設夜診服務,致令大部分市民集中使用急診服務,衍生濫用急診情況。雷民強建議當局提供鼓勵措施,推動私人診所提供夜診服務,以免居民過於依賴政府。
鼓勵私人診所夜診
本澳仍沒有規範的專科醫療資格認證制度,令本地專科醫療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他認為制度化建議有助提升本澳醫療質素。監管部門亦需不時調查民間診所,確保用藥安全、醫療技術到位,確保患者可獲對症下藥,保障醫療質素。
雷民強期望政府能兌現承諾,按部就班地完善本地的醫療服務,加強本地培訓,適時引進外地專才,推動專科醫療資格認證制度,改善居民“看病難”的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