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
P01 | 澳門新聞 | 頭條 | 2015-05-04
【特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本澳人口密度問題,邀得立法議員關翠杏、立法議員兼珠海市政協常委陳美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嘉曾、群力智庫中心副秘書長張淑玲任主講嘉賓,有與會市民期望透過“對外求地”舒緩人口增長壓力,嘉賓普遍認為“對外求地”不是最佳辦法,強調政府有責任保障居民在本地區的生活,應致力改善本澳更加宜居宜遊宜行;亦有嘉賓建議將產業遷往橫琴,將澳門本土建設為宜居家園社區,相信有助解決人口密度大的問題。
澳門最新一期統計數據顯示本澳人口密度增至每平方公里20,500人,有現場發言市民認為,一定程度上和輸入外勞數量有關,而人口不斷增加,形成了搭車難、就醫難等問題,尤其是推高物價、樓價租金等,令到本澳居民生活壓力大增;有市民亦促請當局加快建設粵澳新通道,加快通關便利性,分流外勞到珠海生活,以及長者到內地養老,舒緩人口增長帶來的壓力,並加強與內地有關部門協商,放行本澳車輛進入內地等,舒緩本澳整體交通和住房等壓力。
保障居民在本地生活
關翠杏指出,澳門人口增長,社會對道路、公交服務、社會服務設施等需求亦隨之增加,從而引起整個社會資源的競逐,對澳門居民及澳門未來整體發展不利,早年社會已經提出本澳承載力“爆錶”問題,惟政府缺重視,居民對此有很多不滿。社會有意見透過新城填海解決人口增長問題,但事實上填海土地面積有限,且建設年期長,無助於解決現實面對的問題;同時,“對外求地”亦不是理想的做法,政府有責任保障居民在本地區的生活,致力改善本澳更加宜居宜遊宜行。她並強調,官員應該多落區聽取民意,尤其是跟進和解決市民對特區政府施政不滿的意見,深入各階層瞭解完善工作。
打造本土宜居家園
李嘉曾引述20個面積與澳門相若的內地城區人口密度數據,指本澳人口密度只屬中上水平,未算嚴重,但人口密度增加,無疑對交通、住房、醫療服務、教學等帶來壓力。為此,建議政府發展立體城市,立體交通等舒緩交通壓力,並增加衛生中心、教育設施等滿足居民需求。長遠而言,他認為應該要透過區域合作的政策走出去,向內地爭取更多橫琴土地作為本澳產業發展用途,將本土的產業全部遷往橫琴;同時,將澳門本土建設為宜居家園社區,相信有助解決人口密度大問題。
進一步落實澳人澳地
張淑玲認為,入境旅客數字及人口密度反映城市負荷能力已達臨界點,但旅客及本澳人口仍會繼續攀升,倘政府不做好城市和人口規劃,將會加劇矛盾,為特區政府管治帶來挑戰,亦不利於社會長遠發展。她又指出,現時本澳人口高度集中在北區,約有23萬人口的北區卻只有兩間衛生中心,明顯不能滿足居民需求。未來,希望當局能夠做出調整,做好社區配套設施。同時,希望政府將收回閒置土地轉化為“澳人澳地”,增建公屋,促使樓價回歸合理水平,讓居民居有其所。
讓居民多一個生活選擇
陳美儀批評當局過去十多年間缺乏整體城市規劃,促請當局加快醫院、填海新城、學校及公屋的建設,舒緩因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她續指出,雖對外尋求土地解決本澳人口增長不是最佳的辦法,但亦希望當局能夠完善通關服務、交通配套等,尋求更多的地方讓澳門居民多一個生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