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A10 | 經濟 | 2015-05-25
【本報消息】中國社科院日前公佈澳門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全國第九位,稍微提升一位,“宜居城市”排全國第十六位,且以排水管密度衡量“宜居”更是全國近三百城市的第五位,有意見從交通、住屋、教育等感受,與排名存在落差,建議提升軟實力,特區政府制訂規劃打造“安居工程”。
居民:塞車服務差
澳門論壇昨日上午十一時假黑沙環公園舉行。針對澳門城市競爭力在“增量競爭”排在全國232位,及澳門“宜居”排名,出席居民認為不用在意排名,旅客來澳見到交通擠塞、服務質素差,樓宇又有僭建物等問題,另有居民指房屋供不應求,留級率更居世界首位,建議優化交通路網、提升教育質素、多建公屋,打造宜居宜遊城市。
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劉成昆表示,報告中“宜居城市”用五個指標衡量,包括施政設施、人口素質、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居住環境,其中以“排水管密度”測量城市防災能力,澳門在排水管密度位居全國第五位。至於“宜居城市”則由一二年的第二位,一四年的第十二位,今年則在第十六位。未來,雖然賭業調整給經濟多元化騰出空間,澳門下一步維持競爭力,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學者:訂長效機制
理工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教授楊允中認為澳門在增量競爭排在232位,與現實脫離,建議優化當中數據指標。另外,維持澳門城市競爭力,建議政府制訂長效機制,提出為期五年的“安居工程”,這比宜居更迫切,先安定居民的住屋需求,與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同步發展,希望作出根本性變化。
智庫:搞好醫食住
群力智庫常務理事陳家良表示,從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澳門“增量”競爭力排全國232位,對此排名有保留,據報告解釋因澳門微型經濟體易受衝擊,這與推動經濟多元成效不彰有關。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在交通、住屋等問題,談不上休閒,對澳門“宜居城市”競爭力排名亦抱有疑問,澳門公屋申請往往比供應超額多倍,樓價升幅遠遠拋離經濟發展速度,居住情況比以往差。澳門不應追求GDP,應搞好“醫食住行”,只有做好這幾方面,澳門的排名高才有意義,長遠應以教育為本。
新青協副理事長鄭嘉豪表示,從報告顯示澳門不同指標排名,有位處前茅,也有在200名外,認為要居安思危。澳門經濟取得成績,但要在宜居宜遊取得平衡,認同先解決住屋問題。同時,區域合作亦有競爭,應從教育入手提升競爭力,澳門發展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