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日報
P03 | 澳聞 | 2015-08-01
【本報訊】政府早前推出商業區每10分鐘1元咪表位後,引起社會爭議,批評政府向小市民開刀。群力智庫中心常務理事陳家良表示,商業區流動性最大的外勤人員不多,建議上述咪表數量上需按實際需求而定,以免影響區內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另外,他指出當局為了「公平使用」而推出上述咪表種類,認為此說法是自打嘴巴。他期望當局在公共停車場月票上能保持公平原則,逐步收回月票車位,以釋放空間增加車輛流動性。
日前,特區政府公報中刊登批示,以公平使用和提高流動性為前題下,計劃由9月起實施3種輕型汽車咪表泊車位及泊車處的收費,即收費為每小時6元的1小時咪表、每半小時收費1元的兩小時咪表及每小時收費1元的5小時咪表,藉以提升街道輕型汽車咪表泊位之流動性。陳家良表示,理解當局的措施的原意,但認為當局在有關措施上需提供一些數據說明。
他認為,以皇朝區為例,它是一個商業住宅區。每天有不少文件來來往往,流動性最大的,以及在1小時內進出的多為外勤文員以及速遞人員。除此之外,相信大部分人上班後多會長時間在辦公室內工作。故此,若每小時六元的1小時咪表的數量上較多,對很多打工仔來說,實為困擾。
「公平原則」實為自打嘴巴故此,陳家良建議當局就需時短時間進出的人事提供每小時6元的1小時咪表未嘗不可,但認為需按實際需求而定,認為數量不應多,以免影響大部分人的工作時間。另外,有見當局的咪表收費3種,認為數量較多,對執法人員以及駕駛者或會造成眼花繚亂,建議把各種咪表位以不同色樣標示,以便公眾辨認。
有關當局是次調整,他認為做法過於突然,措施公佈前並沒有時間討論,引起公眾反彈較大。他坦言調高咪表收費是出於公平使用之原則,這說法有點自打嘴巴,以當局在處理公共停車場的月票一事中,處理反反覆覆,一時說全面取消現有公共停車場月票,一時說「只減不增」,令社會質疑當局決策常朝令夕改,以及維護少數人利益。當局在推行政策上要做到公平,個人認為距離這目標甚遠,期望當局逐步收回月票車位,釋放空間增加車輛流動性,這樣才能達致政策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