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2016-03-10
政府剛公佈《小學基本學力要求》,群力智庫常務理事陳家良認為,《課程框架》和《基本學力要求》相繼出台和執行,有助降低澳門留級率,推動教育多元化發展。但真正落實課程改革,須出台《學生評核制度》和《教師專業發展指引》等法規,盡可能設立教學研究室等配合。
基力或助降留級率
《基本學力要求》的理念和內容,陳家良用四句話來概括,就是“基力好輕鬆,目標更多元;發展留上限,特色看校本。”他指第一、二句指“基力”是一套學生完成一個教育階段後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學生不難達到。但“基力”和“課框”構成的課程體系除教學活動外,還包括餘暇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等內容;學習領域除傳統文化課外,還強調公民教育、藝術和健康教育;課程目標除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還著重培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內容多元。
第三、四句是指“基力”只是給出一套基本素養指標,對學生素養的上限沒有設定限制。學校可根據自身特色設計校本課程,讓學生得到更大發展,但相關發展課程應建基於學生的實際能力上。陳家良認同課改的理念和方向,若真正落實,將在保存澳門教育多元的同時有效降低留級率。
整合內師先導計劃
他指課改理念好,但落實才是關鍵。落實課改的相應配套措施應包括《課程指引》、《學生評核制度》和《教師專業發展指引》等法規。當中除《課程指引》明確四月出台外,《學生評核制度》只透露諮詢時間,《教師專業發展指引》完全未見時間表。上述兩項法規關乎多元評核的落實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是課改成敗關鍵。
綜觀內地教學研究室對課改的成功起到重大作用,陳家良建議政府參考內地整合本澳當前的“內師計劃”和各項先導計劃,引進外地專家和本地優秀教師組成澳門教學研究室,在課程理論和教師實踐間搭建橋樑,為本澳課程優化和教師的成長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