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
2016-11-06
《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正公開諮詢,對初中及以下的留級率都有指標要求,會否擔心學校到高中才“篩人”?群力智庫常務理事陳家良稱,目前高中留級率約百分之四不算高,不設限亦無問題。關鍵是要讓職業教育多元化,讓不適合文法學校的學生有出路。
欠多元出路受限制
陳家良稱,制訂科學和完善的評核制度,是課程改革的一部分。在非高等教育綱要法中亦有規定,已經去到不改不行的地步。文本提出小四或以下不准留級,小五、小六的留級率上限為百分之四,初中上限百分之八,他稱與當局年初透露的訊息相符,認同可取,貼近澳門的平均留級率。但對於有意分流學生、培養精英的學校而言,要降低他們的留級率難度高。
高中不設限的做法讓人擔憂造成更多人輟學。陳家良認為,高中並非強制教育階段,既然“可讀可不讀”,對規定“不准留級”有疑問,鄰近地區都不會硬性規定。目前高中的留級率較低,不作規定無問題。歸根到底是澳門教育不夠多元,學生出路受限制。
小學留級定期檢討
被問及與目前平均留級率相近,目標是否容易達致?香港已經不允許在小學畢業班留級、廣東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取消留級,澳門是否太保守?陳家良相信作為階段目標可取,但不應是終極目標,待補救教育到位,留級率可以收窄,希望當局定期檢討。
另外,文本提出改革學生評核制度,希望改變普遍以總結性評核為主導的現況,逐漸過渡到形成性評核,他直言澳門最大的問題是用簡單的執筆測試佔主導。既然改革目標是突出形成性評核,文本應正式寫明形成性評核結果在總體分數佔比超過百分之五十。簡單而言,就是“平時分重要過考試分”,但可設一定的過渡期。
倡分層教學助適應
他希望教育界明白,過往評核是為了淘汰學生,改革目標是促進學生成功,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然後補救。建議推行“分層教學”,將一門學科因應學生能力,分基本層次、提升層次、高層次三類,實行走班制,讓學生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