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涉及誘導青少年自殘之嫌的網絡死亡遊戲「藍鯨」,有入侵香港之嫌。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表示,本澳雖然未有發生同類事件,但政府、學校和家長必須要密切留意學生的狀況,適時做好預防及輔導工作,呼籲青少年莫因一時好奇嘗試遊戲,低估它的傷害性。建議政府、學校和家長加強聯動,發揮應有功能;教育部門宜採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提醒他們上網時必須提高危機意識,拆解「糖衣毒藥」。
近期在外地掀起自殺風潮的網上遊戲「藍鯨」,有入侵香港跡象,澳門亦難獨善其身。張淑玲表示,根據外國情況,「藍鯨」潛伏很大的危險,遊戲主要是利用心理暗示,向青少年洗腦及灌輸想法,即使他們本身沒有自殺傾向,亦有機會受到影響。當中所滲入的負面情緒,容易影響一些心靈脆弱、自信心低以及思想負面的年青人,初初接觸遊戲時未必察覺危險性,以為是好玩或發洩途徑,亦不懂得與家人商量,難以分辦遊戲界線。
雖然教青局日前已發出指引,但政府和社會各界仍需高度關注,尤其是學校和家長,應警覺青少年身上有否奇怪傷痕、行為習慣突然轉變等。在學校層面,若發現有任何煽動青少年、鼓吹遊戲好玩的言論,包括同學之間的交談、網上言論、社群活動等,都必須嚴肅對待。家長亦應多關注子女的情況,若發現他們透露對該遊戲的看法,溝通時亦避免責備,少用批判性、硬蹦蹦的言詞質疑他們的想法,反而可採用“不如講多啲畀我聽”、“我地一齊傾下”等鼓勵性說話,讓青少年感到家人用開放和關懷的態度,與他們共同探討問題,為青少年拆解該遊戲的“糖衣毒藥”。
張淑玲認為,除要有良好的家校合作機制外,還需要從社區入手,多方面配合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教育部門、學校和民間團體宜採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例如微電影、話劇、遊戲等,使青少年容易地接收有關訊息,提醒他們上網時必須提高危機意識,保持理性思辨能力。
資料來源:現代澳門日報,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