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以《殘疾人權利公約》和《仁川戰略》作為參考藍本,製訂《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冀結合對本澳康復服務和殘疾人士生活的現狀分析,持續改善無障礙設施。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稱,本澳無障礙設施欠缺人性化,令殘疾人士使用時遇上諸多困難,建議政府盡快改善。
張淑玲稱,本澳無障礙建設法例沿用至今逾三十年,法律細則及技術支援均有改善空間。當局原計劃上月推出《澳門無障礙通用設計規範指引》,惟月前一改口風,指相關指引爭取明年有條件才推出。
與用者多溝通
曾有殘疾者向其反映,部分無障礙廁所面積雖然足夠讓輪椅進入,但輪椅與座廁間缺乏足夠空間迴轉,需他人幫助如廁;亦有情況指廁所面積過小、推門設計不當,用家不能關上廁所門;有些無障礙廁所更被用作儲物室存放雜物,令殘疾人士未能使用。
不少公共設施或建築物並未嚴格執行無障礙設計規範,給殘疾人士出行、活動帶來不便,促請政府顧及殘疾人士需要,在未來公廁的翻新及改善計劃中,全面擴大無障礙廁所面積空間,並要求外判清潔公司加強對公廁巡查及監管,強化無障礙環境建造,尤其加強與殘疾人士及專業人士的溝通渠道,在工程設計階段多聽取專業意見,努力創造無障礙環境。
建設施資料庫
目前雖引進低地台巴士和無障礙的士,惟總數量寥寥可數。期望當局日後與相關營運公司商談續約或服務招標時,應強制其提供一定數量的無障礙車輛,積極創造條件減少出行、訊息等方面的障礙。現時殘疾人士出行要掌握無障礙設施的具體分佈位置,仍相當困難,建議當局參考外地經驗,設立無障礙設施資料庫,讓殘疾人士透過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做好出門規劃。無障礙設施須從人性化和用家角度設計,確保殘障人士用得其所。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