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時發生涉及世遺及具特色歷史建築的保育爭議,文化局現正就《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及《荔枝碗船廠片區不動產評定》展開公眾諮詢。
昨日有出席群力論壇的講者認為,文化局“計劃”諮詢文本詳細,建議當中提出的景觀視廊應由“一條線”的劃分方式改為“一個面”,體現本澳“山海城”的歷史特點。
群力論壇昨日下午三時在UTV澳門網絡媒體舉行,以“歷史建築的發展與保育如何抉擇”為題,探討相關內容。由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張淑玲主持,路環信義福利會會長楊景開、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阮世豪、澳門歷史教育學會秘書長黎舒琪出席。
陳家良表示,本澳的世遺建築自○五年入選至今已長達十多年;惟近期才進行保育諮詢,起步相對緩慢;認為政府對世遺建築的宣傳不足夠,建議政府可將世遺知識製成教案,讓更多學生認識世遺;並可與民間團體合作,向市民宣傳世遺,稱活化世遺首要提高社會對其認知度。
陳家良讚揚“計劃”中,提出八個廣場空間、廿二處不動產、十一條景觀視廊及眾多街道和城市肌理等,製作認真詳細。建議可將“一條線”的視廊劃分方式,改為發展從制高點出發的視域角度面,體現澳門“山海城”的歷史特色。
他建議,政府應利用智慧科技管理歷史城區的承載力,可考慮研發手機程式引導旅客到不同景點遊覽,介紹景點的歷史背景;同時,可於景點周邊街道加入美食、文創元素等,吸引旅客遊覽。
做好荔枝碗保育
楊景開則關注保育路環荔枝碗船廠,稱船廠正處於文物評定階段,大部分意見認為荔枝碗船廠有歷史價值及“不可複製”;加上“天鴿”風災令船廠建築損壞嚴重,建築主體存在結構危險。希望政府盡快進行保育工作,研究有否可持續發展的可能。
至於荔枝碗馬路的三幅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正在公示,楊景開表示,初步了解建築限高十一米,圖則應不會影響船廠景觀;若條件許可,希望相關單位可設計融合現時景色的建築外觀。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