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為社區服務打開巨大的發展空間,為居民創造新生活、新服務,民間期望未來社區服務工作能朝着更合理化、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街總副理事長、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建議,推動「互聯網+社區服務”融合需要政府長期政策支持,更應引進外地經驗,推動本地發展。
陳家良表示,“互聯網+社區服務”好處多,但本澳在「互聯網+社區服務”仍處起步階段。他以鄰近地區為例,以智慧手段,透過系統簡化行政程序,透過線上處理,線下享受服務的方式進行,意味使用者可在家中便能完成服務申請、登記等手續,社服機構根據使用者登記的資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此一來,將大大推進傳統的社區服務的發展。
有助社服決策
陳家良指出,若能推進“互聯網+社區服務”,將減少大量的行政工作,釋放人資,集中資源服務使用者,提升服務質素;「互聯網+”有大量的計算能力,透過大量的數據收集及分析,了解現有的服務有何不足,從而開拓創新,設定個性化服務;「互聯網+”所收集到的數據,提供理論支撐,亦將有助本地社會服務的決策。
就本澳「互聯網+”發展,他建議,「互聯網+”是一個整體的社會決策,「互聯網+社區服務”亦然,期望政府牽頭,民間配合的方式制訂一套規劃;引進鄰近地區的經驗,包括人才、系統,甚至與內地合作,加快「互聯網+”在澳門發展;為本地社會工作人員提供在職培訓,以培養更多本地跨界人才。
資料來源:2018-03-22,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