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海內外關注的「修憲,隨著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高票通過憲法修正案草案,終告塵埃落定。相比某些外國媒體對中國修憲的罕有熱衷,本澳輿論對此次憲法修改表現淡定,符合澳門人一向來對政治議題理性平和的取態。但也有個別人士不甘寂寞,在報章和網路上反復重彈「終身制」、「復辟」的論調,以其固有的政治偏見詆毀中共,唱衰中央,對修憲實施妖魔化。
「終身制」偷換概念邏輯不通
筆者以為,這種政治偏見,頭一條便是以「終身制」來偷換「调整任期制」的概念。
「任期制」是「終身制」的對稱,但调整「任期制」,與施行「終身制」,卻是大相徑庭。查閱百度百科,其對「任期制」的釋義為:「任期制,是指國家元首或政府其他官員以及企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在職工作的時間有明確限定的制度。在任期制下,各種職務的任期都有一定的規定,當某種職務在任期屆滿後,其職權、職責就應自然取消。任期制是區分共和制和君主制兩種不同政體的一個基本標制」;對「終身制」的釋義為:「一個人持續擔任某種職務,無任期,不退休的制度。終身制有三種形式,一是世襲終身制,如君主國的王位;二是法定終身制」。
早在三十多年前,「終身制」便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行政管理體系中的「昨日黃花」。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和2017年中共十九大黨章中均明確規定:「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無論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或是由領導機關任命的,他們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都可以變動或解除」、「年齡和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擔任工作的幹部,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退、離休」。縱觀中國政治三十餘年來的發展軌跡,可以發現,中國早已在制度和現實兩個層面成功解決了領導幹部選賢任能、依法有序更替的問題。
因此,用「終身制」、「復辟」、「世襲」來偷換「调整任期制」的概念,是對修憲原意的片面歪曲,是帶著有色眼鏡的惡意揣度。一講到修憲,就不假思索與「終身制」等劃等號,豈止邏輯不通,更是頭腦簡單、「執人口水尾」之舉。
中國修憲決非「隨心所欲」
古諺雲:「觀時而制法,因事而制禮」。一部法律,只有不斷適應新形勢,吸納新經驗,確認新成果,作出新規範,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修憲不是稀奇事,世界各國都時有修憲的新聞出街。然而此次中國修憲,卻在一些媒體和網路上遭受到許多「特殊待遇」。例如,有網民妄言「美國憲法200餘年沒改一個字,保證了法治進程不出大波動;中國建國後卻誕生了4部憲法」。其後有專業機構闢謠:美國一直在用「批准憲法修正案」的方式對本國憲法進行修改,截至2018年共通過了27項修正案,涉及宗教、槍支、選舉等各方面。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家也都進行過憲法修正。
還有人妄稱憲法對中共來說「根本就是個洋娃娃,要穿紅著綠乃隨心所欲」。這樣的攻訐抹黑,完全罔顧了中國修憲須依法履行一系列嚴格的工作程式和機制。事實上,從2017年9月中共中央成立憲法修改小組啟動修憲工作,到中央全會討論,到形成並提出21條《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後形成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議案,最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由2864名全國人大代表無記名投票表決通過,整個修憲過程,歷時將近半年,期間反復多次徵集各地區、各部門數以千條計的意見建議,反復研究修改,廣泛凝聚共識。此外,修憲還須遵循嚴格的修改原則——只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非改不可的才進行必要的、適當的修改。
同樣是修憲,美國修憲就是民主自由和法治穩定的象徵;而中國修憲則是「統治者要其圓則圓,要其扁則扁」、「要穿紅著綠乃隨心所欲」?
可見,只要心存政治偏見,自然導致「雙重標準」。
政治穩定性是當下中國最佳選擇
美國彭博通訊社評論中國修憲時,援引荷蘭商業銀行亞太首席經濟學家卡內爾的話稱:『強有力的領導層,有助推動中國經濟形成消費主導型經濟、助力「一帶一路」倡議鋪開,反腐舉措也將取得更大成功;這種執行能力是大部分歐洲國家的聯合政府不惜一切代價都想得到的』。也有澳大利亞媒體評論指出,「中國此次修憲打破國家主席的任期制,最終目的是增強中國的政治穩定性,而穩定是根植於中國人精神思想的眾多的價值觀之一」。
明報近日有篇評論對「修憲」作出解讀,認為單從延續權力來看,目前的修憲取消任期做法實際上是最吃力不討好的,這一分析較為客觀公允。事實上,中國國家主席的設立和職權範圍幾經變化,最近二十幾年形成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位一體」的領導體制,它被實踐證明健全、有效。這次修憲取消對國家主席連續兩屆任期的限制,有助於保持上述「三位一體」,進一步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同時應當看到,在黨內外已經形成一個廣泛共識,那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功解決並將繼續有效解決黨和國家領導層有序穩妥更替的問題。
有些人的思維就是如此「特立獨行」,對國家的重大改革和發展成就總是習慣了從陰暗處去揣測。為何羅斯福連任四屆美國總統,默克爾連任四屆德國總理,卻無人非議他們企圖施行「終身制」、「黃袍加身」?被某些人譏為「國際性笑柄」的普京,很快就要結束他的第三個總統任期,卻又在最近的民調中創下82%的支持率歷史新高,很有可能在2018年的大選中再次獲得連任。俄羅斯人到底需不需要這樣「終身制」的「普京大帝」?反觀美國,奧巴馬如期卸任,其社保、「TPP」等諸項政策旋即被新官上任的特朗普推翻,國家的大政方針毫無延續性可言,發展進程驟然產生變數。可見任期式的領導人制度和美國式的民主,也非萬能。
社會的發展需要穩定,中國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穩固領導核心。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改革、反腐進入深水區,當國際形勢日益錯綜複雜,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越來越近,人民期待一位有能力、有膽識、有氣魄、有擔當,不計名利、毀譽由人的領導核心,引領全中國人民闊步前行。
從這個意義上講,修憲、調整任期制,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反對狹隘和專制的19世紀英國大散文家威廉·赫茲裏特(William Hazlitt)曾說,「偏見是無知的產物」。明代許仲琳的《封神演義》中有這樣一句「料你不過草木愚夫,識得什麼天時人事」。有理沒理盲目、偏見地反對國家制度,只會惹來大眾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