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麻疹肆虐港澳,各地均嚴陣以待。其中本澳今年錄得二十六宗麻疹感染個案,較去年的三宗,暴升近九倍,情況並不尋常。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希望當局做好各出入境口岸、學校、幼兒及長者社服機構等衛生防控,加強疾病資訊宣傳,提升外僱、長者的主動預防意識;因應傳染病的突發性及危害性,提高社區疫情應變能力,長遠要持續完善社區環境衛生治理,增強基層衛生服務人員的質素,健全公共衛生風險評估體系。
事實上,接種安全疫苗是預防與控制傳染病傳播的最佳手段,麻疹亦不例外。基於防疫接種水準,本澳於二零一四年獲得世衛組織認證為麻疹消除地區,代表本澳疫苗接種在控制傳染病方面的成效。直至近日,本澳再現輸入性麻疹病例,雖然未有大規模傳播跡象,但公共衛生及防疫工作卻不可鬆懈。何潤生表示,三月新增多宗麻疹輸入病例,包括十一個月大男嬰與家人外遊回澳發病,甚至連前線醫生亦「中招」,認為局方有必要持續重視每一宗傳染病個案,密切保持社區流行病學監測,尤其是出入境口岸、客運碼頭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及為幼兒和長者提供集中服務的社服機構。
由於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疫症,不能掉以輕心,因此,加強居民的疾病認知及防疫意識顯得尤為重要。他表示,居民自身需加強衛生知識學習,當身體出現感染病徵時,需及時主動求醫。譬如新手父母育兒經驗尚淺,更需提高防疫意識。針對外僱流動性大,且不諳中文,受感染後傳播風險高,當局可利用多種語言在不同時段,通過宣傳平台來普及防疫知識。
何潤生表示,二零零四年生效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入境人士須申報其健康狀況,然而個人對自身健康感受不一,如何能督促其主動申報而確保有效監察,存在一定疑問,故健全公共衛生風險評估體系顯得尤其重要。長遠而言,傳染病的突發性及危害性對社區安全造成潛在危險,而社區居民疾病意識又與基層衛生服務素質息息相關,在恆常化做好公共地方環境衛生外,需紮實提升公共機構及民間社服人員的防疫意識,提升相關單位的疫情應變能力。
資料來源:2019-4-1,華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