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澳旅客量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承載力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旅遊局早前表示,正研究是否徵收旅客稅,希望透過收取稅項改善城市建設。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認為,開徵旅客稅雖然可為政府庫房增加財政收入,緩解過量旅客對本地環境資源所造成的影響,但政府必須通盤考慮各方因素,包括徵收旅客稅的目的、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會否影響旅客觀感等作審慎研究、分析。長遠而言,必須做好“負責任旅遊”,適度調整旅遊業的步伐,提早打造新旅遊景點,拓展多元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持續優化旅遊業發展。
去年來澳的旅客量屢創新高,達到三千五百八十萬人次。陳家良引述《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指,報告預測二〇二五年本澳旅客總人數將有三千三百萬至三千五百萬人次,在適度增長的情境下,將達到三千八百萬至四千萬人次,但去年本澳入境旅客已超過三千五百萬人次,實際情況比規劃估算發展得更快。由此可見,相關數字已不合時宜,四千萬大關很有可能會提早到來。他強調,旅遊承載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政府應根據旅客量的變化、出遊行為、交通基建和旅遊基礎設施等因素作長期的追蹤調查,讓「旅遊接待能力報告」更具預測性和參考價值。
隨著全球化步伐加快,「過度旅遊」的現象早已蔓延至全球多個熱門旅遊城市,各地政府紛紛出招應對。如阿姆斯特丹政府向旅客收取住宿房價的百分之六作為旅客稅,以遏制旅客數量;而威尼斯擬於今年夏季向不過夜的短途旅客開徵「入城稅」,稅款將用作管理城市、清潔街道,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日本最近亦隨機票開徵「國際觀光旅客稅」,納稅對象包括離境的日本人和旅客。
現時坊間對於徵收旅客稅持兩極意見。陳家良坦言「針無兩頭利」,開徵旅客稅雖然可為政府庫房增加財政收入,緩解過量旅客對本地環境資源所造成的影響,但他認為政府必須審慎研究,包括徵收稅項的目的、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會否影響旅客觀感等。與此同時,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開徵旅客稅將與有關發展定位背道而施,甚至會令內地遊客反感,影響家庭客、背包客等非博彩客源來澳的意慾,削弱小城競爭力。而在實際操作上,亦會面臨諸多問題,例如開徵旅客稅的金額、收稅的對象及方式等都必須明晰,究竟是在遊客出入境時收取,還是直接附加在酒店賬單或機票費中,連串的問題都必須通盤考慮,做好客觀分析及科學評估。
面對旅遊承載力「爆錶」的困局,他認為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必須做好“負責任旅遊”,加強旅遊整體規劃與檢討;拓展多元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承載力的預估與研判能力;同時利用智慧旅遊發展的契機,透過大數據做好分流旅客措施,減少對居民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對本澳整體城市基建、交通方面的壓力,確保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