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早前表示將爭取於本月或十月,與兩家巴士公司簽訂新合同,惟當中不少資訊以”擠牙膏”的形式公佈,部分細則如財政援助的計算方式仍然未予公佈,公衆對此普遍存疑。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冀新合同能整體提升巴士服務質素,應完善巴士服務監督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和居民等角色,提升居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
取消服務價值計價
何潤生認為,過往相關的財政援助計算方式複雜,且與行車里數掛鈎,造成”鬼巴”、濫用資助等問題,因此取消現時以服務價值計價方式,確實有其必要。然而,對於未來的財政援助方式,當局僅公佈了新巴士合同中規定日後對兩巴公司的財政援助設置上限”封頂”,以及保證了長者、殘疾人士和學生的車資補貼不受影響。但對於將來的財政援助以甚麼標準訂定,若巴士公司未能達到標準,是否會設罰則或相應削減資助,相關問題仍然未有公佈,在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居民根本無從評論與監管。他冀政府能於合同簽署後,對公衆作更多的說明和解釋,讓他們得以合理討論,發揮公衆的監督權。
引第三方角色評鑑
除了財政援助,居民對提升巴士服務亦有相當訴求。何潤生表示,新巴士服務模式在本澳已運作十年,隨着本澳社會的整體運作發展,巴士服務理應同步”跟上進度”,然而根據調查,居民對巴士服務的感覺始終都”差少少”,未能符合居民出行的需求和標準。
他認為,這或是源於舊合約中未有渠道反映居民意見,致使政策導向及巴士服務素質始終未能如居民所願,冀當局應在新合同中,完善整體監督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和居民的角色評鑑,亦應開拓更多渠道,接收居民對巴士服務的意見,同時結合5G、大數據等智能監測及實際數據分析結果等,有系統地將之吸納成為具體的交通政策,持續動態提升整體巴士服務質素,完善居民和遊客的出行體驗。
資料來源:2020-9-3,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