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網關係到本澳的排洪能力,是整個防災減災系統當中重要的一環。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讚市政署前線人員恆常到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工作,辛勤付出。他建議當局在持續做好內港治水工作、疏通雨水渠的同時,藉智慧渠務的特色,優化本澳地下渠網,提高防水浸的能力。
梁鴻細稱,澳門城市高速發展,在不同的區域建設起大量的大型樓群及大型酒店等,這是件好事,可在建設初期未有做長遠規劃,導致地下管道不勝負荷,如渠網、水、電、通信等均未能配合和沒有系統性的準則規劃有關設施,導致現時在渠道方面的工作只是「修修補補」,僅對一些情況嚴重的地區進行改善。
隨著本澳整體城市規劃出台,他認為在分區規劃方面,當局應明細區內的基礎設施,在推動有關工作的前提下,應有前瞻性的規劃,針對不同的區域制訂不同的方案,如考量被規劃區域的承載力,渠網的建設能否配合到未來區域發展等。渠網關係到本澳在惡劣天氣下排洪能力,是整個防災減災系統當中重要的一環。他早前亦建議市政署引入「智慧渠務」,利用感應器探測各類水渠沙井水位及流量和實時監測水位變化,根據分析後知悉一定範圍內的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梗阻,以便適時安排相應的檢查和維修工作。
從長期角度,梁鴻細認為應通過分析沙井和下水道流量計監測的資料,使之成為渠網建設提供有效參考,針對一些水渠阻塞部分進行分流,管徑有否足夠等,如何在上游截流、中下游蓄洪設施的效益和下游泵房的建設,提供有用參考數據,形成合理的城市地下管網設計及改造,現時當局擬建儲水池,解決水患問題,在這方面如何發揮效益,未來可參考相關數據,避免因為城市基礎建設的不科學性而造成水浸災害和損失。
他又指,「智慧渠務」概念向當局反應後亦得到他們的支持,市政署計劃在受浸嚴重的區域沿用此概念,先試先行和研究其成效後再拓展到其他區域;適逢雨季或風暴潮來臨,為保持渠道暢通,市政署除恆常到各區疏通、維護下水道工作,取得理想成效,他們的辛勤工作是值得嘉許,該署積極聆聽社會意見,加緊在惡劣天氣前做有關巡視檢查工作,若發現一些大廈非法接駁渠道、食肆缺乏安裝隔油井等作出相關檢控和罰款,並列為未來重點監管的對象,如遇屢勸或屢罰不改的單位,應協調工務及環保部門勒令其停工整改。
日前熱帶風暴「海高斯」襲澳,也是檢驗本澳治水方面的一次「大考」,當局防風防災方面做了大量應對措施,有效化解颱風帶來傷害,博得市民讚賞,雖然沒有造成大影響,若果當時雨水持續到當日下午再加上天文潮,內港一帶水位估計會到1.5米高,相信對附近一帶出現停電情況。梁鴻細認為本澳治水方面工作仍有進一步改善空間,不能心存僥倖,未來在防洪 、雨水涵箱渠建造工程、活動式擋潮閘方面,希望當局可加快工程進度,落實內港水患整治的相關規劃措施,解決內港水患問題,保障居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資料來源:2020-9-7,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