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正公開諮詢,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表示,總規劃將作為編製詳細規劃的依據,為本澳日後城市布局及分區規劃提出指導性方向,與全澳居民息息相關,他促請當局未來為各「規劃分區」制訂詳細規劃時,除按照各部門職能落實細則,還應多些聆聽民意;他又指《總體》文本中的交通路網不清晰,希望政府就此向公眾釋放更多資訊。
建智慧防洪系統提升渠務效益
梁鴻細表示,本澳建設初期由於沒有前瞻的整體城市規劃,導致後期在地下管道方面基礎設施缺乏以及沒有1個科學數據供渠務未來發展。隨著《總規》諮詢及出台,可因應每區人口及居民需求去規劃發展,為城規提供扎實的基礎數字,只要掌握好有關基礎數據,相信有利未來地下管道或市政設施等方面的工作;他建議當局在開展有關工作時,應有前瞻計劃和布局,不能再有「亡羊補牢」現象。
早前市政署擬建「智慧渠務」,包括建立地理系統資訊渠網系統及渠務工作的資料庫,透過智慧化方式提升工作成效、改善和評估下水道的整治工作,以及改造舊區清污分流系統,實現在颱風暴雨期間對下水道管網狀態作即時監控,以實時調度雨水泵房運作,加快泵房運作,項目首階段在林茂塘、新橋及高士德等一帶低窪區域,以試點為主,檢視成效後再拓展至其他區域,但現時成效如何當局未適時對外披露,他希望當局盡快推出有關系統的具體時間表和資訊。
他又建議在本澳推動智慧市政工作上,參考鄰近地區成功經驗,透過跨部門合作建立防洪監察系統,以科技手段減省每次派員巡查的人手操作程序,提升渠務工作主動性及提升工作效益。
梁鴻細指出:《總體》規劃草案重新將本澳土地劃分為18個,綜合了現時統計分區的人口分布、特色和功能,以都市更新的契機,透過土地利用分配,重新規劃住屋、商業、公用設施等,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強化城市多核心發展。對於規劃中的舊區人口密度小的區域在發展時,當局應兼顧他們的需求,現時北區渠務遠不足以應付該區市民的需求,如水、電、化糞池等方面渠網不足夠,希望隨著《總規》出台,優先解決市民多年來對水電等渠網供不應求的願望,盡量做到「一次性解決」的地下管道接駁工作,此舉也有助未來《總規》發展。
清晰房屋供應助市民生涯規劃
他又認為,地下管道接駁工作不單止要做好《總規》規劃中的區域,也要兼顧臨近一帶區域的渠務基礎設施,「做就一次性做埋,唔使下下點對點做」。他又指,現時氹仔北區是《總規》中的住宅區,由於該區渠網不足,不時會有污水排到路面,影響市民生活素質,希望早日完善該區渠網問題。
至於居住及交通部分,梁鴻細表示澳門現時房屋供應未必達到市民需求,但《總規》文本中有對所發展區域提供人口數據,相信能妥善利用公有土地資源,但有關文本缺乏時間表和較清晰的房屋供應量數字,希望未來當局向市民釋放更多資訊,多些汲取社會意見,可令市民及早有生涯規劃。
交通方面,他認為文本中的交通網絡缺乏系統化規劃,質疑早前當局擬建海底隧道,但《總規》文本中絲毫未提及,按照規劃圖的交通路線布局,則意味未來不會建設海底隧道?他又指,輕軌路線同樣存有許多疑點,當局亦表示輕軌會成為本澳未來主要交通工具,但規劃圖中輕軌走線圖不清晰,如輕軌穿梭澳門半島西北區、內港區的路線,沿澳門半島西部往來關閘及媽閣,雙向行車軌道,實現澳門半島內的輕軌環狀線,他擔憂未來輕軌串聯本澳的所有交通路網系統,梁鴻細認為政府應就此向公眾解釋有關交通規劃細則。
倡內港建堤壩防災築路走輕軌
他續稱,總體規劃草案提出在保護海域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規劃近岸填海,重新整合澳門半島東北側海岸空間,打造地標性的休閒綠色空間;同時,分別於內港、路環西側構建融合防災減災及具改善沿岸水環境功能的濱海景觀岸線,他建議為提升內港防災能力,在濱海景觀岸線時的填海工作可加設一條堤壩,上面也可建成高速道路或輕軌走線等,該堤壩除有景觀性外,也起防災減災功能,減少內港水浸問題。
為應對未來人口及城市發展,除解決有關房屋和交通問題外,本澳商業經濟發展也至為重要,由於本澳經濟單一,他認為可利用特色金融吸引更多外資公司來澳投資,而政府早前計劃在新城A區或南灣湖等地區建高質素商業區,包括興建缺乏的甲級寫字樓,當定義為高級商業區域後,要考慮如何布局好整體配套,他希望當局及早做好相應考量工作;在推動有關《總規》工作時,城市規劃委員會作為政府的諮詢機構,當中許多城市規劃方案他們較清晰,但缺乏監察職權,若未來有所需,必要時可賦予他們相關的監督權限,從而進一步規範城市規劃運作。
資料來源:2020-9-8,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