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逾七十年、招牌也有三十年歷史的某特色老店,近日被市政署和文化局要求清拆外牆招牌,不少街坊感到惋惜。
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張淑玲稱,隨着這些特色老店”上年紀”,外牆招牌無可避免需要定期維護,料類似個案會越來越多。建議當局借鑒鄰近地區做法,對社區潛在風險較低的招牌推出”檢測計劃”,容許招牌擁有者安排專業人士進行檢查和鞏固招牌。若在保險公司受保且相關權責部門查核其安全後,可繼續保留使用,而非”一刀切”。
按指引改裝費用貴
若老店最終不得已被要求清拆外牆招牌,也希望店主盡量保留其原貌,將拆除的招牌給予保育人士或者相關部門館藏,讓下一代能欣賞並藉此了解昔日的老澳門特色。
根據現行《廣告及招牌安裝指引》規定,廣告招牌內側必須距離牆身間距為○點七米或以下,超過相關標準即屬違規,須在限期內作相應修改。不少老店認為,改裝至符合規例麻煩,而改裝費對傳統老店來說更是”天價”,動輒十餘萬元,迫於無奈下只好執行清拆令。
事實上,近年老店招牌”下架”情況時有發生,當中位於營地大街逾七十載的鳳城珠記麵家招牌亦已不復見。在澳經營半個世紀的店東反映,老店招牌懸掛達三十年以上,雖理解當局基於行政程序要求清拆是無可厚非,惟華人社會一向忌諱”拆招牌”,對當局未有折衷的處理做法感到無奈。
張淑玲稱,近年特區政府積極推行”澳門特色老店”計劃,以”授人以漁”方式,助力澳門特色老店傳承創新營運、煥發文化內涵。特色老店是本澳珍貴的品牌資源,其所以珍貴,是由於店舖與該區乃至本澳社區歷史融為一體,一磚一瓦的變換均對店舖的整體風格及昔日情懷造成影響。過往亦曾發生老店在裝修、維護過程中,因”先天條件”所限,未能符合政府對店舖經營的規定而不獲發牌。
保育特色老店招牌
老店招牌不單是傳承店舖文化的符號,也顯示澳門街道的視覺文化和美學,其中傳統工藝、書法設計更成為時代印記,保育老店招牌對延續社區文化有一定幫助。她希望當局對本土”買少見少”的特色老店給予更多包容和支援,讓老店”跟得上時代標準”,得以保留下來。
資料來源:2020-9-15,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