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澳市面流通硬幣庫存量減少,金管局早前公佈有意鑄造新幣,預算開支約為三億四千萬元。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關注輔幣市場的流通發展,建議當局應推動兩家發鈔銀行及其他銀行增設自助硬幣兌換機,並與研發硬幣兌換服務的公司合作,增加相關機具設置的數量和地點,特別應在一些離境回岸設置回收機,以便將旅客未能完全使用的輔幣進行回收,加強兌換輔幣的便利性,以鼓勵和提高硬幣再投放市場流通的效率,滿足居民兌換硬幣需要之餘,亦能節省鑄幣的公帑使用。
張淑玲稱,由於電子支付在本澳普及,居民及商戶逐漸習慣便捷省時的無現金消費模式,令現金特別是硬幣的流通量大減;加之,本澳的物價上漲,使用毫子的機會減少,而商戶亦普遍不願收取毫子等原因,導致不少居民家中堆積大量“神沙”,難以處置。張淑玲指出,雖然為了便利公眾對流通輔幣兌換的需求,金管局早於2017年9月便協調兩家發鈔銀行向市民提供“免費輔幣兌換服務”,然而由於銀行辦公時間較固定和受限,且到銀行辦理業務往往所需時間不短等原因,居民即使知道有相關服務,使用的次數亦不多。據公佈,由服務開始至今,兩行合共提供了約2萬次兌換服務,當中8成為公眾從銀行兌出流通輔幣,僅只有2成為公眾把輔幣兌回現鈔或存入帳戶。由此可知,相關服務對輔幣尤其是硬幣的回收及再投放市場流通的作用不大。
而據研發俗稱“神沙機”的硬幣兌換服務機的公司表示,在本澳所設的“神沙機”設置1週內已收到近3萬元的硬幣,側面反映本澳確有硬幣兌換的市場需求。因此,張淑玲建議當局一方面應持續加大宣傳,讓更多居民知悉及使用相關免費輔幣兌換服務;應推動兩家發鈔銀行及其他銀行增設自助硬幣兌換機,降低兌換輔幣時所需的時間及人力成本,讓居民更易於及便於兌換輔幣;另一方面應與研發硬幣兌換服務的公司合作,增加相關機具在本澳設置的數量和地點,特別應在一些離境回岸設置回收機,以便將旅客未能完全使用的輔幣進行回收,減少本澳輔幣在市場上的流失率;當局亦可進行跨部門合作,利用在各區流轉的流動圖書車、家電回收車等現有資源,在這些車輛上增加輔幣兌換的新功能,既增加居民兌換輔幣的便捷及靈活性,多渠道地鼓勵市民將家中積存的硬幣回流市面,在提高硬幣流通之餘,亦方便政府精準掌握市面的硬幣需求,配合社會“無現金”的支付方式轉變,減少鑄幣需要及相關的公帑使用。
資料來源:2021-3-21,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