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趨勢可謂近年焦點議題,為支持推動使用電動車普及,特區當局實施免稅政策,但充電樁等配套不足成為「硬傷」。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建議,除了完善配套,廣作宣傳外,亦應加強區域合作,規劃電動車電池回收;並冀研究天然氣、太陽能等潔淨能源汽車,在本澳交通領域的應用前景。
梁鴻細表示,新能源車是時下熱話,亦是未來大勢,各國均已制定相關長遠政策:挪威宣佈二O二五年禁售燃油車,日本、歐盟部份國家亦以訂定相關期限,中國則訂下二O二五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約百分之二十的目標,鄰埠香港除設立稅務寬免政策外,亦設立新能源運輸基金,鼓勵運輸業和慈善或非牟利機構試驗及使用電動商用車輛。按交通局今年二月資料顯示,全澳註冊機動車輛為二十四萬四千三百一十三部,而電動車僅為一千五百零一輛,可見本澳電動車輛方興未艾,佔比偏低;意見主要歸因於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不足,宣傳不力;本澳如何緊貼全球新能源車輛發展潮流,跟隨祖國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方向,實在值得關注。
梁鴻細指出,從用家角度出發,增加私人停車場充電設備,簡化相關行政手續,為推動居民轉用電動車的首要條件,並應加強宣傳;另外,有關電動車電池回收處理問題亦不容忽視,其電池體積龐大,分拆回收仍存在技術瓶頸,若處理不當,直接棄置恐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將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建議,當局應收集及分析業界、供應商對本澳引入新能源車輛的建議,參考外地相關標準和法規,進一步優化新能源車輛頂層設計;加強區域合作,爭取資源化處理廢舊電池;研究設立電動車電池強制回收機制,要求車行等在回收電動車的廢舊電池後,需向當局申請統一處理,並處罰相關違規事宜。
梁鴻細續稱,國內近月推出「智能換電站」設施,車輛進入加油站後,即自動倒車停在換電站指定位置,駕駛者全程無需下車,電池即自動更換,過程耗時只需三分鐘。他表示,科技日新月異,當局可多留意新能源車輛及其配套的技術發展,研究採用適合澳門使用的車種及技術作出普及推廣,諸如:鼓勵使用天氣然、太陽能等潔淨能源車輛,推動重型貨車使用生物燃料等,以減排節能為目標,推動綠色運輸、訂定有效的廢物管理措施,以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
資料來源:2021-4-28,華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