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蘇拉」日前襲澳,幸未對社區造成太大破壞。議員梁鴻細表示,每次颱風威力不容小覷,社會在歷經每次颱風肆虐後,各方面的防範配套和應對理應更全面。尤其是物資供應、防洪基建、交通安排、消息發布等要有通盤周全、顧全大局的方案。
至於本澳治理水浸方面,他促請政府加快落實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以及促請政府在內港南雨水泵站工程施工的同時,應及早尋找替代興建擋潮閘的防洪方案,並開展各項前期準備工作,而不是等待內港南雨水泵站建成後再開始研究。
至於交通安排,梁鴻細提及不少從事緊急服務的人士,每當懸掛8號或更高等級風球,3條跨海大橋及蓮花大橋均禁止通行,僅開放西灣大橋下層車道供輕型汽車行駛,根本不敷使用,令10分鐘的車程拉長至數小時更是常態,他建議當局實施颱風特別交通安排,利用特別車輛維持必要的交通支援。對此,當局曾打算在新城C和D區興建全天候的海底隧道,他冀當局提早著手規劃,並釋出進一步資訊供大眾參詳。針對地下停車場,他強調要做好防浸設計和管理,並執行臨時的安全管制措施,確保大眾人身安全為最優先的考量。
此外,懸掛8號風球期間,本澳巴士服務停運。但梁鴻細認為在懸掛1、3號風球時,有關當局宜與兩巴公司協調增設巴士班次,讓市民和旅客能在颱風來臨前到達目的地避風。每當颱風來臨之際,在公共交通上應做好相關預先方案。鑑於旅客未必熟知本澳8號風球下的最新資訊,他建議當局提早聯繫各家博企、酒店和旅行社、電訊運營商等,以線上和線下方式發布防風措施,也呼籲大眾發揮守望相助精神,互相提醒,彼此幫助。
為解決路環沿岸低窪地區水浸問題,政府計劃由路環譚公廟至荔枝碗沿外圍興建長約1200米堤防、景觀湖、走道等設施,初研方案已於去年12月完成審核,預料今年第三季完成初步設計。梁鴻細表示,「兩湖」方案獲得居民共識,期望工程早日落實和施工,徹底根治水患,促進路環地區可持續發展,並建議於防洪基建完成前,針對因颱風和水浸而蒙受損失的居民、商戶設立應急援助基金,助受災情況嚴重的人士度過難關。
冀路環兩湖方案快上馬
梁鴻細進一步稱,「內港南雨水泵站只能解決我哋輕微天文潮或大暴雨排水問題,如果係天文潮疊加風暴潮等災害便未必可以應付,我哋應該有替代嘅治水方案,唔好等到內港南工程完咗再研究」。因此,他再三促請當局及早尋找替代興建擋潮閘的防洪方案,如築堤等,畢竟現時尚在進行的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它的防洪作用極為有限,難以抵禦天文潮疊加風暴潮的衝擊,因此治水工程的推出刻不容緩,免除居民對於每逢颱風就要面臨水浸的困境,才是長遠的根本之道。
他指出:政府多次強調沒有相關海域使用權限,要在海域開展工程須經中央審批,但他認為當局可著手做好前期工作,例如水文研究、數值模擬分析及環境評估等,「呢啲前期工作相信對政府來講唔算咩大困難」。當有關前期工作完善後便可提交中央審批。他促請政府要向居民解釋現在對防災基建的想法,釋出更多資訊,在內港南雨水泵站工程施工的同時,應同步敲定建造擋潮閘抑或建堤圍,進而提早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資料來源:2023-9-4,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