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家長投訴有教師要學生「罰抄」;教青局回應稱,已即時跟進;相關學校也稱「不贊成」,會向校內教師再度強調用適當方式教育。
子曰:「人之初,性本善」,小孩身心能否健康成長?不在本質,而在於家長和教師如何「育」和「教」,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只會害了孩子。作為教育成功和文明國家典範的新加坡,恰恰重視的是紀律約束和賞罰並舉的教育模式;對一個頑皮嬌慣的孩子,在退無可退的教育方法選擇上,筆者認為,適當處罰教育是必要的;而「罰抄」不僅能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為他知道如果偷懶,將會做更多作業),也可增加學生對「罰抄」部分知識的理解(因為熟能生巧)。由此可見,以適當方式處罰犯錯的學生,能對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在此,筆者也要為教師講句公道話;承載社會未來希望的職業,教師本應擁有良好社會地位,但有些家長擔憂孩子在學校得不到公正、良好的教育,常對正常的教學橫加指責,給教師製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面對社會上的一些誤解和不理解,有些教師難免會對自身教育理想產生懷疑,甚至有「採得百花釀成蜜,為誰辛苦為誰忙」的失落感;而如果教師真的為了保護自己,「三不管五不問」,那麼學生將會嬌慣到何種地步?教育一旦「凌弱」至此,不知是學生的「幸運」還是學生的「悲哀」?值得家長深思!
資料來源:力報,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