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中心昨發佈《本澳無障礙設施調查研究報告》,過半受訪者認為本澳無障礙設施的種類及數量屬一般和不足。研究團隊倡政府增加有關建設,亦要着眼從用家角度出發,在人性化及生活化上,令無障礙設施真正無障礙。
六成殘疾人稱不便
群力智庫昨日下午三時假澳門網絡媒體發佈《本澳無障礙設施調查研究報告》。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張淑玲及澳門傷殘人士服務協進會秘書長何國明出席。
張淑玲介紹,本研究旨在了解本澳居民及殘疾人士對無障礙設施的認識、使用率及滿意度,透過問卷調查和質性訪談,探討如何優化本澳無障礙設施。
是次調查共發出一千六百八十九份問卷(其中普通居民為一千二百五十九份、殘疾人士為四百三十份),經核實後共收回有效問卷一千六百五十二份。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七成普通居民及殘疾人士均認為,本澳現存的無障礙設施種類以及數量屬一般和不足,更有逾六成殘疾人士認為他們日常出行的方便程度只是一般或不足,近七成對無障礙交通狀況感一般或不滿意。
殘廁被佔輪椅難入
何國明舉例指,公共行政大樓、不少銀行、澳門半島的兩間戲院、港澳碼頭正門階級、商場食肆等,均只有台階或梯級,或無障礙通道及電梯不夠明顯,致使殘疾人士未能通過有關設施改善生活或出行問題。他亦提到,無障礙設施有被濫用情況,有殘廁被清潔專營公司放置雜物或作為休息室,又或門外放了大件物品,令輪椅使用者無法順利進入。
六建議改善增設施
陳家良表示,研究報告提出六點建議。包括增設本澳無障礙設施的數量和種類,協助有需要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最需要增加的包括建築物出入口斜坡(或斜板)、輪椅升降台、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以及傷殘人士洗手間等;加強現有無障礙設施的人性化特點,保障殘疾人士在使用設施時獲得舒適、良好的體驗;建立無障礙設施資料庫,讓有需要人士預先做好出行規劃;設立無障礙發展基金,支援和推動本澳不同的舊式樓宇增設和改善現時不足的無障礙設施,設不需佔太多地方的升降台。
倡指引擴私人工程
有見坊間對《無障礙通過設計建築指引》了解不多,且該指引無法律約束力,報告亦建議將有關指引逐步擴展至私人工程,長遠則透過立法,要求全澳所有工程都遵照指引進行興建。報告亦發現有受訪者對殘疾人士使用無障礙設施的情況與有關建設重視程度不足,倡加強對社區無障礙環境的宣傳教育和推廣。
研究團隊及後將舉辦有關無障礙設施的座談會,收集更多意見後,會向相關政府部門或機構,反映有關建築物之無障礙設施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