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打造澳門特色金融產業。群力智庫中心理事長、議員何潤生認為,澳門不論在政治環境、經濟因素等均具備條件發展特色金融,政府應加緊與本地高校合作,圍繞金融業的實際需求與特色金融產業的前景設置專業,在新形勢下發掘更多職業發展的可能性,為青年人搭建創業舞台,培養更多高素質的金融人才。
本澳的經濟長期以博彩業為龍頭,依賴度高。何潤生表示,隨著博彩收入連續下跌,澳門一定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能太依賴單一的產業,否則經濟發展根基會不牢靠。國家曾寄語本澳要居安思危,當局的“發展經濟適度多元”主張亦不絕於耳,預計本澳的“L”形經濟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礙於本澳地小人多,難以發展勞動密集形經濟,而發展金融業較為明智。
經濟規模不同昔日
去年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首次將發展特色金融定為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喜見在經濟多元政策上有了新的突破點。何潤生認為,發展特色金融離不開相應範疇的人才隊伍,目前中國銀行與本澳幾所高校已開展金融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專業研究,惟單靠民間推動,力量不足,建議由政府主動牽頭,加緊與本地高等院校合作,圍繞金融業實際需求與特色金融產業的前景設置專業,加強與國際專業認證機構合辦課程,在新形勢下發挖更多職業發展的可能性,讓年輕人瞭解和掌握特色金融的情況,為他們成長、成才搭建創業的舞台,促進特色金融在澳門的發展。
早於二○○○年,國際組織就有文獻把澳門界定為全球離岸金融中心(OFCs)。但礙於當時受本地經濟及行業規模等客觀條件約束,未能引起社會關注。回歸十七年,澳門已成為亞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國際競爭力大大提升,促使澳門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及優勢加速顯現。以銀行業為例,回歸前的業務只達四百億澳門元,現在已超一萬億澳門元。
另一方面,澳門近年已成為對外資金輸出地,資金對外輸出度不斷提升。根據一四年統計局數據,本澳對外資金輸出已有九百多億澳門元,境外證券投資有三百九十多億澳門元,這些都是國際化的象徵,反映本澳在經濟條件上是具備發展金融業的潛力。
人才法律需要配套
何潤生指出,本澳具備政治穩定,擁有獨立關稅區、自由港、資金進出自由等商業環境,政府應下定決心為特色金融產業創設條件,包括在人才、制度和法律上的基礎建設方面,都要作出配套。如制訂信託法、基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投資者權益,讓特色金融產業在本澳有健康的發展空間。同時,建議融入到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中,積極發展特色的融資租賃市場、資產管理市場,擴大銀行業界的業務,支持融資租賃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通過發行企業債券、上市等方式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建設債券市場、基金市場等,改變現時業界的單一業務結構,最終以擴大金融業佔GDP的份額,達至經濟真正適度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