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及粵港澳三地政府致力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灣區,惟大灣區現時呈現三種不同法制、關稅區的局面,必須打破法律壁壘,方更有利推動大灣區建設。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潤生提出建議,由中央領導粵港澳三地政府訂定“區域私法”,以解決大灣區內的法律問題。
市場法制成關鍵
何潤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要與世界著名三大灣區“睇齊”,首要有良好的市場化及法治化制度,令其發展成自由開放的經貿市場,人流、物流、資金流及訊息流暢通無阻、灣區各城市亦有開放包容的發展。惟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幾個灣區不同,它們不存在“一國兩制”的問題,全部處於單一法律領域、關稅區,法制壁壘相對較少,更易打造成國際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暫時仍未做到經貿自由融通,區域內仍未形成開放和包容的發展環境。
港澳起引領幫扶
受過往歷史影響,曾被英國殖民的香港有其一套英美法系;回歸前長時間受葡國管治的本澳沿用大陸法體系;大灣區廣東省九市則適用中國內地的法律體系,三地法制背景大相逕庭。
何潤生補充,廣東省九市發展亦有差異,每個市均有其獲授權的立法權,九市其中兩市珠海及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更有其他不同的法律,令粵港澳大灣區的法律問題更難找到突破口。
何潤生表示,一旦內地與港澳實體發生法律矛盾爭議,現行一般做法是引用國際私法來解決,但國際私法用於主權國家的法律關係,如套用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等同將澳門和香港列為外國並有國家主權,存在一些國家層面上的矛盾。他建議,可適度參考國際私法的運作模式,由中央政府牽頭與港澳及廣東省政府共同訂定“區域私法”解決灣區內的法律爭議,既不會將港澳視為外國用國際私法處理,亦可打破大灣區三地不同法律的壁壘。
他認為,廣東省政府應注重整體法制謀劃,協調及引導九市的立法工作,減少九市的立法及發展差距;廣東省政府並要深化司法改革,可以根據大灣區情況先行設立商事法院,逐步擴展至民事方面,最終建立大灣區的民商事法院體系。
此外,港澳可在大灣區法制發展方面起引領及幫扶作用,因香港和澳門較內地先開放及接觸國際城市,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及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法律制訂相對成熟,可給九市借鑑,亦可協助跟進相關的立法進程。
資料來源:2019-3-1,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