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中心昨舉行「舊區活力日漸消頹社區經濟如何再創奇跡」論壇,探討社區經濟等議題。有講者建議當局應做好頂層配套,了解社區所需、顧及居民感受再作出社區規劃;政府在商戶自發美化街道上應有開放思維,讓商戶可申請在街道放置不影響出行的裝飾,相信有利社區和諧及吸引旅客。
群力論壇昨早假澳門網絡媒體舉行,邀請立法議員何潤生、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街總社區經濟事務委員會副主任盧定淦擔任主講嘉賓,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主持。
何潤生表示,要社區經濟穩步發展,政府首要清晰頂層設計;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綱要》公布,澳門定位為「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社區經濟目的並非只是營商做生意,而是關注社區居民生活舒適度。如何區區有特色,他說現時公屋、私樓拔地而起,各區均有新變化,並認為政府除對中小企商戶提供資助,更應發放更多資訊,例如社區人口數字、特色、商戶所屬行業等,以大數據讓公眾知悉各區所需所缺,從而讓營商者尋找商機,從而提升區內居民生活質素。
他認為,發展社區經濟並不是單一方面規劃,而政府須事先了解社區承載力、交通配套、人口數字等,若將旅客分流到舊區,應了解居民接受程度,甚至可考慮受旅遊發展影響居民給予補助,實施各項措施時顧及居民感受,社區發展旨在希望區內居民過得舒適,因此他建議在政府城市規劃、法律法規、發展定位等,應了解社區所需再作整體完善。
李卓君望政府開放思維
李卓君稱,他參與社區經濟活動已有26年,一直以來致力推動社區工作。他認為以往與現時差別大,以前主要做旺條街,居民均會喜悅。但隨著澳門發展化身成為大都會,商業模式改變,不少商戶24小時營業,居民作息時間改變。現時推動社區經濟並非只是推動經濟,要時刻關注居民生活。他作為居民與政府溝通橋樑,政府分流旅客方面,對居民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值得商榷。商戶自發希望美化街道、擺放特色裝置,但涉及佔用公地就會被政府罰款;他希望政府開放思維,容許商戶提出申請,只要不影響行人行車,批准商戶擺放美化街道裝置。
他又稱,營商環境改善的同時,應讓居民感受區內宜居宜樂;透過民間推動,讓旅客充分感受澳門特色;集智慧、大數據、科技構建成旅遊休閒中心,相信有利吸引旅客及促進社區和諧。
資料來源:2019-03-31 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