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氹仔客運碼頭的使用率問題備受社會關注。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認為氹仔客運碼頭的問題反映當局在施政規劃上欠缺科學性的宏觀態度,致使政策規劃趕不上變化。促因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等既定政策制訂及調整氹仔客運碼頭的未來定位,以發揮客運碼頭的經濟集聚效應,並因應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加強跨區域交流及政府跨部門合作,科學研估居民旅客的潛在交通需求,嚴訂區別各個出入口岸的功能,提升氹仔客運碼頭的使用量。
何潤生指出,現時氹仔及外港客運碼頭兩者之間的功能定位模糊,是氹仔客運碼頭的使用率不足的一個主因,對乘客而言,除地理因素考量外,二者並無區別,相形之下,外港碼頭在便利性和通達性上更勝一籌,因此必然會優先選擇,導致氹仔客運碼頭的實際使用率與建造預期嚴重不相符,不但無法體現新設施的功能作用,同時更將繼續耗費高額的運行保養費用。他促當局正視問題,建議加強區分氹仔與外港客運碼頭各自的功能差異,針對性地分流兩者的目標群眾,同時亦應該優化跨海交通建設,加強氹仔客運碼頭周邊配套,增強出入口岸邊緣交通物流、商業休閒、人文旅遊等因素的集散輻射效應,充分釋放潛在效益,拉動周邊經濟。
何潤生續指,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區之間融合加速,預計在海運互通方面的需求日趨增加,利好因素頗多,但未來如何透過政策引導,增強氹仔客運碼頭的區域功能作用,建議當局須集思廣益認真研究。另一方面,他亦期望當局能夠透過清晰各碼頭的角色功能及作用,提升氹仔客運碼頭使用潛力,並同時科學研估跨境跨區潛在交通需求,優化本澳陸路交通規劃,發揮海陸空聯合效率,全面提升路氹區旅遊經濟效益。
資料來源:2019-4-1 星報(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