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表示,近日黑沙環地舖食店發生持刀脅持事件,涉事男子疑為聽障人士,當局隨即派出社工和手語翻譯員到場協助,才避免傷亡,事件正好反映出手語翻譯員的重要性。她認為,鑒於本澳手語翻譯人員匱乏,加上本地亦沒有專門培訓手語翻譯員的課程,無疑窒礙了手語服務的長遠發展。建議政府加強培訓手語翻譯人才,鼓勵民間機構持續推廣手語學習,並安排公共部門的前線人員參與相關課程,讓聽障人士更好融入社會。
政府部門主動推廣
張淑玲指出,《殘疾人權利公約》自○八年在本澳生效,惟手語在澳門使用層面非常局限,尤其在教育、無障礙及訊息發放等方面,仍集中主流的口語模式,顯然公約的精神及內容卻未能全面在本澳實現。她認為,此現象關鍵仍在於政府推廣、普及手語翻譯,現時聽障人士的聲音難以普達至社會,日常的語言溝通依然是聽障人士與健聽人士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她又指出,本澳現時約有三千多名已登記的聾人及聽障人士,惟手語翻譯員的數目仍捉襟見肘,當局至今亦沒有公佈最新的手語翻譯員人數。雖然聽障人士(包括一些需佩戴特別助聽器的人士)一般均可透過剩餘聽力以口語或其他方式與人溝通,但不少聽障人士團體和服務機構表示,適當地以手語、口語和其他方式配合運用,可讓聽障人士更有效地學習和溝通。
制訂適合手語標準
另外,本澳現時沒有規範的、經評核的標準手語。由於手語與一般語言一樣存在地域性的差異,如香港是以內地的手語為準則,台灣則是參照日本和內地等手語的學習,尚未計新創的手語打法,她建議當局應聯合民間社服機構,制訂適合於本澳的一套手語翻譯培訓標準,以確保手語翻譯的專業性及可持續性,為本澳的專業手語翻譯奠定基礎。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