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昨日公佈一項關於本澳父親壓力與親子關係調查報告,研究顯示,超過六成父親感到壓力大,當中逾一成半父親瀕臨高壓邊緣。而經濟、職場和家庭為父親的三大壓力來源。群力智庫建議社會各界應給予父親更多支援,包括政府儘快完善公屋政策增加居民幸福感、研究加大職業稅免稅額、推行家庭友善政策等。
群力智庫昨日下午3時於會址召開發佈會,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陳家良、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譚文健出席主持。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是澳門居民中為人父親者。研究研究團隊於5月中旬,在澳門及離島區採用街頭抽樣方式收集數據,共發出1,165份問卷,經核實後共計收回有效問卷1,160份,有效率為99.57%。
調查發現,子女經常與父親談心的佔25.09%,「間唔中」談心的佔51.9%,,沒有與父親談心的則佔23.02%,反映有一部份父親與子女缺乏交流。有34.66%受訪者表示因「工作太忙」而甚少時間陪伴妻兒,11.81%是「應酬多」,「想多D個人空間」佔10.09%,「夫妻感情轉淡」佔7.76%,亦有5.34%是「要照顧父母」。
被問到「作為一位父親,您認為這個角色賦予您的壓力有幾大」的選項中,十分為壓力「爆燈」。調查發現,父親壓力指數達到七分以上的受訪爸爸超過六成(61.38),顯示本澳父親的壓力屬偏高。六分者佔16.29%,五分以下佔22.32%。
陳家良表示,為了讓家人創造理想的生活環境,父親必須靠加班、兼職、打工等方式來增加收入,填補缺口,下班後更需兼任教養育兒、照顧高堂、負擔家庭經濟等責任,壓力龐大。從是次調查可見,本澳父親的主要壓力來源前三位分別為經濟(35.34%)、職場(23.10%)、家庭(21.64%),而三者關係環環相扣,父親壓力不言而喻。問卷亦統計父親與子女溝通時的內容,發現有近半數父親熱衷關心子女的學業、品德教育、就業前途;事實上,子女最愛和父母分享的是生活瑣事,並非說教指導,說明本澳父親在與子女溝通的質量上可多作學習和調整。
他認為,現今的社會環境狀況已發生改變,父親亦早已不再以一種「硬漢」的形象出現,因此,社會各界應給予父親更多的支援、關懷與關心,例如私人機構和企業們應多推動一些家庭友善政策,並盡量減少父親們在星期六、日加班的情況,或允許他們因應家庭情況帶著子女回公司工作,讓他們擁有更多時間或學習如何與子女相處,以及與子女溝通的技巧。
是次調查顯示,四成多父親選擇金錢津貼補助為其減壓的首選,目前本澳的職業稅制度沒有兼顧納稅人的家庭負擔,針對澳門父親,尤其是職場爸爸所承受的生活壓力,因此建議研究調升職業稅免稅額,又或參考其他地區對於家庭照顧者的額外稅務支援措施,例如為供養長者、子女等提供額外稅務優惠,以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另外,行政會日前完成討論修改《勞動關係法》法律草案,法案建議增設五日男士有薪侍產假。研究團隊期望政府盡快通過修改上述法案,增設五日男士有薪侍產假,讓廣大父親有更多機會照顧初生子女。
現時公屋申請由於供應量及申請期不穩定,直接影響居民成家立室,研究團隊認為,政府現階段應集中精力加快規劃氹仔體育路、慕拉士發電廠、偉龍馬路和路氹西側等地段約一萬二千多個公屋群項目、招標和設計工作,訂出明確的短中期公屋發展時間表並向居民發佈,讓居民真正看到置業安居前景,增強他們的幸福感。
研究團隊還呼籲,為人父者應正視壓力,注意身體健康,若遇上心緒不寧、焦慮暴躁、難以集中精神,招至失眠、胃痛、頭痛等病症,當創設條件自救,如定期運動、爭取睡眠休息,培養業餘興趣,調節生活節奏,目標是與壓力和平共處。
資料來源:2019-6-15,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