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總昨舉辦論壇探討舊樓失修事故頻發的問題,主講嘉賓指造成高齡舊樓安全問題的原因包括法律滯後、都市更新推進緩慢等,促請政府檢討現行樓宇維修基金成效,推動「三無」大廈成立業主會,加快修訂《都市建築總章程》,適當提高罰則和增加法律阻嚇力,以及加快推進都市更新的工作。
論壇主題為「舊樓失修事故頻發,行人路過擔心害怕」,主講嘉賓包括街總副會長、十月初五坊會會長曾佐威,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梁鴻細、下環坊會理事長張振鴻,福隆坊會理事長杜妙玲。
杜妙玲表示,本澳舊樓多,尤其一些高齡舊樓,超過40年或以上樓齡的舊樓因失修或其他原因,多年來不時引發外牆石尿剝落、窗戶墜落,甚至外牆倒塌等安全事故,並危及到社區安全。上月新口岸近怡珍閣發生有生鏽簷篷從天而降擊中女途人的事件。
張振鴻表示,早前受強颱風「海高斯」強外力作用下,本澳多區先後發生多宗石屎剝落和飛窗安全事故,在颱風後的不到1個月時間內,南區的內港、下環和爐石塘等舊區,亦先後發生數起類似事故,幸好無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並不代表今後發生類似的事故都會如此幸運,舊區高齡舊樓的安全間題已危及社區安全,政府、社會和業主必須要高度重視和關注。
曾佐威指出,造成高齡舊樓安全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法律滯後,都市更新至今仍無法推進,舊樓重建亦因業權等諸多問題內難重重。高齡舊樓數量龐大,相較樓齡短的樓宇,其引致的安全性問題機率加大。由於政府人手等因素,在同一段時間內無法對舊樓排查,導致排查工作出現漏網的情況,況且有殘舊建築物尤其是一些高齡建築物的安全問題不是肉眼可以判斷的,或需專業人員借助專業設備才能發現。而政府在處理殘舊樓的過程,遇到「三無」大廈,在維修樓宇共同部分時,仍有小業主不合作或不願承擔費用的情況,導致舊樓長期失修而造成安全隱患。
對此,梁鴻細提出幾點建議:
一、政府應考慮增加人手,堅持輕重緩急,針對加大對樓宇尤其是高齡樓宇安全的排查工作,特別是一些長期丟空或無人管理樓宇。嚴格執行殘危樓三級處理機制,要求業權人對有即時危險的殘機危樓進行拆卸,或對有關樓宇進行維修和加固,盡早消除樓宇安全隱患。
二、加強與社團合作,深入社區進行普法宣傳,如舉辦講座或派發宣傳單張,提高業主尤其高齡樓字業生的安全意識,主動承擔起樓字維修。
三、適當檢討現行樓宇維修基金成效,考慮擴大和提高樓宇維修資助的範圍和金額,鼓勵業主維修保養樓字。同時推動「三無」大廈成立業主會,加強樓宇管理和保障樓宇安全。
四、加快修訂《都市建築總章程》,細化法律條文,適當提高罰則和增加法律阻嚇力,讓業權人承擔起更大的驗樓。
五、加快都市更新立法,包括降低業權人同意重建百分比,為加快推進都市更新和舊樓重建創設條件,從而大幅減少高齡舊樓的存量,從而降低樓宇安全事故機率。
資料來源:2020-11-14,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