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近期接連發生數宗尋短事件,引起社會對心理疾病和情緒問題的關注。群力智庫理事洪偉東對相關事件表示難過和惋惜,亦擔憂接二連三的憾事引發社會的負面情緒,形成「連鎖效應」,建議當局在疫情常態化、不同節慶活動被取消的情況下,應加強預防尋短的措施,多宣傳和發放正能量的訊息,並應通過不同渠道,加強對居民的心理支援和心理建設,增強他們的抗壓能力。
繁忙的都市生活容易令人產生情緒問題,加上疫情常態化下,居民日常生活受壓,更易受負面情緒所支配,特別是未成年人、獨居長者、長期病患及其家屬等均屬高危。
洪偉東指出,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問題風險大,但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致發現時或已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建議當局一方面應在社會加強預防尋短的措施,如多宣傳正面訊息,或聯合不同社團舉辦不同的活動或建立平台,讓獨居長者、長期病患及其家屬等高危人士,能夠有更多方法渠道去排解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困擾或隱憂;另一方面亦應加強對居民的心理支援和心理建設,建議在社區層面心理評估治療服務的推廣,讓居民更了解及容易取得相關服務,以便居民能夠在需要時得到最適切的治療。
本月所發生的兩宗尋短個案均涉未成年人,洪偉東續指,近年本澳情緒問題有年輕化的趨向,對於未成年人,他認為其心智仍在發展階段,難以處理複雜的人際及家庭問題,呼籲家長及學校均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青少年的關愛,細心留意他們的情緒狀況,家長們應善用方法與青少年做好親子溝通,校方亦應在課程中增加更多的生命教育,使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他亦了解到現時部分學校只設1位社工或學生輔導員,部分學校上述職位更為兼職的,他認為不僅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大,且對解決學生心理或情緒問題的作用有限,建議應適當增加校內的社工及學生輔導員的數量,並強化他們的職能作用,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及協助學生解決他們面對的壓力、困難及情緒問題,為青少年成長建立及提供更優質的條件和環境。最後,他補充,若居民自己或發現身邊親友有需要,可致電街總心輔隊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資料來源:2020-12-7,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