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在立法會上再次回應輕軌問題,承認輕軌受疫情影響,現時社會效益為「零」。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建議,除加快輕軌媽閣線、東線、石排灣線、橫琴線的建設,應主動增加輕軌的附帶功能及居民搭乘的誘因,擴大輕軌整體效益,減少虧損。
何潤生表示,澳門輕軌於2019年底正式開通,但由於現時僅有氹仔線營運,未能接駁至本澳其他區域及各個口岸,且輕軌與巴士服務之間,無論配套設施,還是轉乘優惠等都相當缺乏,難以推動居民主動搭乘,亦無法發揮原來「輕軌+巴士」的交通規劃目標;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影響,2020年來澳旅客量銳減,近期輕軌氹仔線的客運量僅錄得1600至1700人次,整體社會效益降至「冰點」。
擴線路跨區出行 增商業元素配套
由於輕軌建造耗時及資源所費不貲,因此公眾一向對輕軌的社會效益格外關心。何潤生建議,一方面應加快軌媽閣線、東線、石排灣線、橫琴線的建設,爭取盡快早日通車營運,方便居民跨區出行,帶動輕軌的搭乘人流。
另一方面,何潤生建議當局應與輕軌營運公司協商,主動增加輕軌的商業元素配套。他說,例如:增加站點內的自動售賣區、增加車身廣告、站點廣告、配合節慶活動推出特別版輕軌卡等,或與大型博企、商戶合作,共同舉辦聯乘合作優惠活動,或與不同的文藝團體、卡通人物等合作,在站內或車廂空間等加入文化藝術元素,創設「打卡熱點」、舉辦藝文活動、販售限量藝文商品等,主動增加輕軌的附帶功能和居民搭乘誘因,能夠帶動搭乘輕軌人流提升之餘,亦能增加部分輕軌的額外營收,減少虧損,同時增進社會效益。
鑑於輕軌氹仔線接駁媽閣站的工程預計於2023年完工,何潤生建議當局應盡早做好輕軌與巴士間的接駁預備,如相關系統配套、交通路線、轉乘服務、支付工具等的安排,亦應早作商議、爭取共識,藉以完善本澳整體交通運作,便利居民跨區出行。
資料來源:2021-2-17,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