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潤生就大灣區協同推行回收業發展作出提案,建議健全大灣區資源回收合作機制,探索兩地關於垃圾分類的立法制度銜接,研討探索「互聯網+回收」模式在港澳實施的可行性等。
何潤生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實現綠色低碳迴圈發展,3地共同建設美麗灣區。內地9市在環保工作上執行力強,直至2020年底,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社區覆蓋率達到94.6%;反觀澳門特區,垃圾回收宣傳教育超過20年,成效不彰。
為落實大灣區資源回收綠色政策,他建議如下:一、健全大灣區資源回收合作機制。建立3地相關機構定期溝通機制,讓港澳了解內地進口回收物料各項新政及施行階段,彙報港澳特區資源回收的進展狀況,緊密探討在「規劃綱要」下,港澳回收業如何參與灣區綠色低碳生活建設;探討兩特區能否在完善「生產負責制」及「污者自付」的前提下,與灣區內地回收業界長期合作,由內地提供場地,供港澳回收業界競投使用;長遠而言,協同規劃大灣區減廢目標,訂定具體時間表,明確3地分工,讓「規劃綱要」願景得以落實顯化。
研互聯網+回收模式在港澳實施可行性
二、指導澳門特區有關資源回收的推廣與實施,探索兩地制度銜接。冀粵方可向澳門特區多作指導,包括宣傳教育方面,如何可提高居民的「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環保意識,清晰公民責任;若澳門從制度上作出改變,立法規管分類垃圾操作,如何修訂方能與內地趨同,實質執法時所遇到的難點痛點,亦望得到粵方經驗指點,長遠為大灣區相關法律法規得以銜接探索方向、奠定基礎。
三、研討探索「互聯網+回收」模式在港澳實施的可行性。內地「互聯網+回收」的資源回收模式規模成熟,某些平台列明是公益性質的捐贈,有的可供居民透過資源回收換取零食日用品,有些則按重量回收,明碼標價,居民可透過回收賺取費用,冀內地負責牽頭部門,探索模式在港澳實施的可行性,協助開發相關大資料平台,讓線上預約、上門回收、全程線上管理的回收網路體系得以在港澳展開。
四、研究大灣區智慧廢物收集及分類處理系統。建議3地交流研究,與港澳回收業界合作,在兩特區內設試點提供24小時服務的智慧垃圾回收整合服務站,結合電子支付功能,讓居民體驗內地先進資源回收設備,如何做到智慧化的生活垃圾前端分類回收,中端統一運輸、末端集中處理的「物聯網+智慧回收」新模式。
資料來源:2022-3-7,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