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十七周年之際,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日前參觀亞婆井前地、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等世遺景點,感受小城世遺建築的多元面貌和獨特風格。此行旨為提升成員對本澳文化遺產和歷史城區的認識,加強大眾了解文遺保育的重要性,提升他們對文化遺產相關議題的了解,促進多角度思考保育工作。
科技呈現昔日面貌
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張淑玲表示,澳門的世遺古蹟具有豐富而特殊的意涵,展現出澳門深層的文化底蘊和城市風貌,如鄭家大屋近一個世紀以來曾經歷不同時期,其中七十二家房客歷史最為人所熟知,是大屋歷史、社區情懷及城市記憶的組成部分。當局如今借助科技來呈現昔日面貌,可讓公眾更深入認識大屋的背景。
有與會者表示,透過參觀更深入認識鄭觀應生平事蹟和思想,將來有機會可在社區擔任文化傳播者的角色。建議鄭家大屋未來可增設互動式的投影設施,展示具象化的展覽效果,豐富觀眾感受。
景區街道略欠整潔
另有參訪者指出,亞婆井前地和鄭家大屋相連的街道整潔度略嫌不足,兩個景點近入口處均設置傳統式的垃圾桶,且因垃圾桶蓋未有密封而散發異味,影響遊覽體驗,衛生狀況有待改善。
建議改為壓縮式垃圾桶,或協調清潔專營公司加派人員及時清理,亦呼籲大眾培養公德心,切勿隨地丟棄垃圾,否則將有礙小城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形象,期望當局致力維護本澳的公共衛生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資料來源:2023-1-12,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