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表示,近年特區政府致力推動“傷健共融”社區建設工作,獲得各界支持響應。建議當局持續聆聽殘疾人士訴求,優化聽障人士的無障礙措施,推動無障礙交通環境建設,提升弱勢社群福祉。
何潤生指出,特區政府矢志構建平等、關愛社會,持續改善無障礙環境,支持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如制訂並落實“康復服務十年規劃”、推出《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展開“無障礙共融社區計劃”推廣活動等,透過不同宣傳渠道,增加大眾對殘疾人士的了解,提升社會共融意識,將規劃落實轉化,切實改善殘疾人士的生活質素。相關系列建設工作,獲得公共部門、建築及工程業界、社會服務機構,乃至學校的支持響應,為本澳宜居宜遊城市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何潤生認為,社會變化日新月異,而推動締造共融無障礙社會,最重要是對殘疾人士的生活需要和想法具備同理心。有聽障人士反映,考取本澳駕駛執照的聽力測試,採取背後拍掌或叫喊等形式評估,過程讓他們倍感不適,且相關體檢評估未有清晰定義“低聲”分貝的範圍;另外,隨着本澳聽障人士增加,現有手語翻譯員及手語服務未能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輪椅使用者則表示,本澳各區道路設計,包括步行通道連貫性、路沿高低差、人行橫道的寬度、路面防滑用料方面,均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公佈手語詞庫進度
他建議當局因應聽障人士視覺感官較強的特點,以模擬街道實際場景及狀況,配合VR等感官科技應用,作為聽障人士考取駕駛證時相關聽力檢測和考評準則,務求評估科學統一、反映實效;另建議當局定期公佈“澳門手語詞彙庫發展計劃”的工作進度,加強宣教,促進手語本土化及標準化發展,近年人工智能應用成為主流,宜前瞻相關技術開發,以補足手語翻譯服務的需求。至於無障礙交通環境方面,建議當局就本澳行人道修繕工作部署規劃,適時公佈《指引》的執行經驗,可行性較高的部分,考慮通過法律手段要求私人建築商遵守,進一步保障輪椅使用者、手推嬰兒車者、長者等步行安全。
資料來源:2023-5-30,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