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前宣佈今年春夏交季之間,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燃料的廢水排入太平洋,並估計整個排放過程將持續三十年,引起國際關注。
收緊對日食品進口
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張淑玲表示,特區政府早於一一年福島發生核事故後,隨即暫緩福島的水產、蔬果及奶製品、家畜肉類等鮮活食品進口本澳,食品安全把關得好。惟核污染水對海洋生態、漁業資源、食物鏈以至食品安全帶來的不良影響將難以估量。
她促請當局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及早制訂應對措施,包括考慮收緊日本食品進口管制,即使附有當地發出的輻射監控聲明書及來源地證明,亦應加強食品樣本的檢測和抽查頻率,提供更多相關地區食物的風險評估資訊,以保障食物安全和維持居民的信心。
涉輻射污染易生癌
張淑玲表示,據研究顯示,人類若長期攝取或進食過量的受輻射污染的食品,放射物質會在身體內累積及衰變,增加誘發癌症等各類疾病的風險,危害健康。當局自一一年起,即暫緩來自除日本福島縣以外的九個縣區的所有鮮活食品或動物源性食品的進口申請至今,故目前本澳並沒有來自上述縣區的水產等食品出售。
當局亦於早年已對本澳流通及供應的日本產食品作輻射水平檢測,且列作常規性檢測項目,確保本澳食品安全。惟福島核廢水排放茲事體大,研究表明,自排海之日起相關放射性物質在五十七天內,即可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十年後蔓延至全球海域,必須謹慎應對。
港設專責小組應對
她稱,香港日前宣佈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應對,只要日方排放福島核廢水,會即時對日製水產品實施嚴厲進口管制,並提醒食品進口商和餐飲業界提早作出安排。雖然本澳對日本食品依賴性不高,但部分居民仍愛吃日本食品,促請當局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應對建議,綜合評估排放計劃對本澳食物安全的影響,及早制訂相關風險評估指引;加強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核福射檢測,即使附有當地輻射證明書亦應加強食品樣本的檢測和抽查次數,以保障食物安全和維持居民的信心。同時建議當局在食品安全資訊網站的“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風險傳達”三欄中加入日本有關核污染食品的各項資訊,以釋疑慮。
列核污染風險排序
此外,應與飲食業界及漁業界保持密持溝通,讓其更好掌握管制措施,並建議列出核污染地區的風險排序,涵蓋高風險區、中風險區和低風險區,讓居民在選購日製食品或前往日本旅遊有所戒備。
資料來源:2023-6-13,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