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三日作為國際殘疾人日,又名國際復康日,群力智庫常務理事劉雪雯促請各界關注殘疾人士,她建議當局因應殘疾人士的實際需求,擴闊緊急支援服務,以便讓照顧者獲得喘息空間,適時檢視服務範圍和質素。對於當局擬於明年籌設殘疾人士綜合服務中心,合共新增二百二十五個康復名額,她甚為支持,亦呼籲當局善用有限的社會支援資源,提升十六歲或以上的智力障礙及自閉症人士的全面照顧,提供展能、職業康復訓練及高功能自閉症支援等服務。另外,她建議當局可參照北京發佈的《北京市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積極推行康復輔具租賃服務,以實現「保基本、全覆蓋,公益性和市場化服務相結合」的原則,降低殘疾人士的輔具成本為導向,亦能加快他們的康復進度。
為響應對殘疾人士的關懷,除了現有的乘搭公共運輸工具均可免費等福利措施,劉雪雯鼓勵各界為殘疾人士釋出友善措施和優勢,用實際的行動推動社會共融的願景,消弭社會不平等的現象,讓他們懷抱身殘志堅的信念克服生活的各種難關,構建更友善的社會。根據交通事務局最新的統計資料數據,有非牟利組織穿梭復康巴士和非緊急醫療愛心護送服務,無障礙的士僅有十二輛,為有需要人士解決出行的不便,她認為不敷使用,期望當局逐步增加相關車輛和服務,以應對日增高企的需求。另外,由於殘疾人士在出行時有所不便,建議當局與社團等開設更多外展活動,以此增加他們與社會的互動度和參與度,有助他們打開心胸,對於他們順利投入社會亦有助益。
劉雪雯也留意到當局發佈了一系列「認識及協助殘疾人士」的宣傳短片,建議當局持之以恆去推廣,短片也能以動畫等有趣形式來呈現,當中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層面尤其重要,當局亦要加大資助的力度,宣揚關愛和包容社會各個群體,培養大眾的同理心。截至今年九月三十日「殘疾評估登記證」申請人數二萬九千四百六十,較去年上升二千多人,增幅顯著,她預料相關人數會持續上升,因此現有的社會配套及支援力度在未來將備受考驗,例如實質服務和心理支援需要,如提供職業轉介、護理及學習活動補助等,讓他們發揮所長,找到自身的立足點。
資料來源:2023-12-3,華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