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態島所引起的爭議,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認同有關建設項目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和合理性,是澳門長遠發展的不二選項,並建議政府公佈釋出更多生態島建設的資訊,讓公眾瞭解項目的重要性,以釋除疑慮和理性討論。
梁鴻細表示,澳門陸地面積從1912年的11.6平方公里增加至2022年的33.3平方公里,可見澳門歷年至今的發展向來離不開填海。現時建築廢料堆填區累積高度部分已達23米,已屬飽和狀態,因此對於鄰近的機場跑道,特別是聯絡橋位置構成一定的安全風險。然而,現時澳門陸域上已難以找到合適地點另建新的堆填區,故此生態島的建設無可厚非,至於未來生態島建設後對現有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處理優化,釋出用地及環境綠化安排等,加上生態島選址受到珠江流域水沙輪移通道的限制以及本澳周邊已有很多功能應用,可選擇的位置已經不多,為此他期望政府能夠釋出更多信息,就相關選址的原因向公眾作詳細交代,讓大眾更能理解箇中關鍵。
梁鴻細指出,近年由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填海工程的確要審慎考慮,但這不單侷限於環境保護的角度,亦要從建設成本等現實層面考量,從澳門長遠發展而言,建築工程持續進行無疑會產生一定數量的建築廢料,現時部份惰性建築廢料政府已在不同的填海項目中使用;另外,爐渣、飛灰及混雜建築餘料必須作出適切處理,然而相關建築餘料無法作跨境處理,至於近岸堆填對本澳的生態環境影響更大,亦不適宜,因此唯有在離岸一定範圍內建設生態島作相關處理應該是比較適當的做法,實屬澳門長遠發展的必要之舉。至於在進行護岸工程等建設時應慎重考慮穩定性問題,需要進行下部清淤作業,對施工範圍附近的水質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他建議在施工階段能建立相關監測機制以保證施工階段不會對水質或生態造成合理範圍以外的負面影響。
梁鴻細強調,由於國家對所有填海工程都會有相應嚴格的審批程序,以及後續監察方案,建議當局適度公佈相關專家的研究資料,以釋除居民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疑慮。此外,一些動物保育團體亦關注生態島選址會否對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他補充生態島選址附近的確會有中華白海豚活動的蹤跡,但並非主要的活動地區及繁殖區域,而且國家已設有足夠大面積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域,而中華白海豚在澳門海域管理範圍的主要活動區域是位於機場跑道東南邊為主,現時生態島的規劃已兼顧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功能,希望社會各界結合澳門的實際情況和長遠發展需要,對有關項目進行理性討論。
資料來源:2024-2-9,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