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昨日公佈《輕軌系統——第四階段》審計報告,揭露輕軌工程走線規劃未明、工程預算邊做邊改、建造期一拖再拖等問題,同時質疑輕軌建成後紓緩交通的成效及經濟效益。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批評當局在輕軌的規劃過程中沒有做好實際紓緩交通與經濟效益方面的估計,對建造工程費用的預算和建造工期亦監督不力,致使工程建造費用淪為無底深潭,通車啟用之日一延再延。
路線規劃白紙一張
陳家良指出,輕軌由提出興建至今已逾十年,部分路線規劃與投資預算卻仍是“白紙一張”,認為在此事上政府明顯監督不力、難辭其咎,致使輕軌造價一再飆升,通車遙遙無期;他亦批評運建辦未有重視、嚴格監管輕軌工程的承攬公司,其中更有個案的承建商在六個月以後才對相關問題通報,令建造工期嚴造落後,部分延長天數相當於原工期的百分之九十五至一百一十一,可見運建辦在工程延期的審批、分析、協調管理等方面均呈現嚴重的不足。
五百億仍然未封頂
另一方面,根據審計報告,運建辦於二○一六年對輕軌系統重新規劃,訂定了十一條短、中、長期路線,但當中仍有三條路線至今仍未有投資估算資料,意味五百億的投資預算仍未封頂,令人咋舌。十一條走線中,除了短期規劃的五條走線預計最快二○二六年完成外,其餘未有訂定任何完成時間。
陳家良指出,五條走線中,運建辦亦祇明確公佈了氹仔線將會於二○一九年投入營運,澳門線則祇開展了媽閣站的前期工作,走線至今亦未拍板,屬短期規劃的五條走線是否能夠如願於二○二六年如期投入營運,實在令人憂慮。
檢討必要及時止蝕
他建議,面對日後開展大量的工程,相關部門應該嚴格把關,在可行性研究及規劃階段的時候,便要做好整體及各細節的估算,仔細分析比較,落實製造價格的動態估算,控制工程的上限開支,嚴格監控工程整體的管理與預算的實際使用,同時需引入補償性違約金,以及完善落實對工程問責的機制,以防止公共工程超支、拖延逾期的情況再次發生。
同時,由於現時審計署已揭示了輕軌的實際紓緩交通與經濟效益方面或不如預期,認為政府應該重新檢視輕軌的整體規劃,以及其他走線未來是否仍有必要興建,及時止蝕。
新聞來源:澳門日報,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