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閘邊檢大樓更換扶手電梯引致嚴重“逼爆關”,再次令人反思本澳的公共基礎配套以及事件應對的能力問題。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何潤生認為,當局在相關事件上對居民及旅客事前宣傳不足,且對過境高峰的人潮評估不足,才導致“逼爆關”。當局應汲取經驗,增加臨時措施宣傳,做好事前對策,優化相應的應急能力。
高溫擠逼慎防不適
何潤生表示,關閘邊檢大樓的扶手電梯運作超過十年,過去曾發生故障及不同的事故,為免釀成更大的事故及引起傷亡事件發生,維護及優化設備是應該的。然而當局在相關事件上對居民及旅客的預先宣傳不足,相關工程早已於去年初有所規劃,但僅於工程進行前一晚始發出新聞宣傳及預警。不少居民及旅客到了關閘才發現正實施人潮管制,導致“逼爆”,顯示出當局無論在事先的宣傳工作及對出入境高峰的人潮評估均不足夠。
雖然昨天當局加強了應對措施,亦利用離境車道開設十五條臨時人工離境通道,以疏導離境人潮,但縱觀昨日關閘口岸的出境情況,口岸人潮仍然洶湧,通關人士平均需花約一小時才能完成通關。鑑於相關工程為期兩個月,他建議當局除了按照現時與巴士公司協商,提早讓乘客落車等措施,亦應採更多措施,鼓勵或分流旅行團、外僱人士使用其他出入口岸過關,以減輕關閘口岸的通關壓力;同時亦應為長者、小童、孕婦、殘疾人士等設置特別通道,避免夏日高溫環境、人潮過多空氣不流通等問題引起不適或其他事故發生;亦應該視乎這兩個月的通關人潮及居民、遊客對臨時措施的適應情況,再決定是否應繼續更換另一組電梯的工程,以確保居民通關的順暢度及安全性。建議優化現時針對臨時措施的機制,加強宣傳,做好事前對策,提升相應的應急能力。
完善配套提升運營
另一方面,何潤生認為,自年初至今,本澳各口岸通關壓力居高不下,繁忙時間實施“人潮管制”漸成常態,不僅帶給居民、旅客通關出行諸多不便,邊檢人員、通關硬件設施等亦無一倖免地同步受壓,透視出本澳公共基礎配套韌性不足。期望當局正視問題,充分發揮既有體制機制功能,完善城市軟硬環境配套,切實推進旅遊業態協同體系建設及經濟適度多元,提升城市運營效率及居民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