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計劃修訂暴雨警告信號,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日探討修訂後的分級制度是否足夠完善,應否參考鄰近地區的分級制度。市民認為粵港澳三地分級制度不同,尤其如果澳門的分級只有兩級,更容易造成市民混淆。
出席論壇的4位嘉賓有3人來自教育界,是次論壇主要圍繞暴雨對學校師生的影響。青洲小學校長張捷認為,澳門半島和離島的地勢有較大差異,氹仔區出現水浸情況較少,澳門一旦出現雨勢較大的情況則會馬上出現積水,因此沒有必要將預測降雨的信號按鄰埠的三級來劃分,現時兩個級別已足夠。他與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張淑玲、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鄭杰釗、天主教學校聯會校長理事吳世華等4位嘉賓,均同意需要完善暴雨分級制度及更人性化考慮何時發出適當的信號。4位嘉賓均指出,珠三角城市和香港雖然均臨近澳門,但環境、降雨量等均不盡相同,盲目按鄰埠的暴雨信號來修改則未必適用澳門的實際情況。嘉賓呼籲氣象局與鄰近地區加強溝通合作,引入鄰近地區的經驗來完善暴雨警告信號制度。
據了解,當局初步考慮將降雨信號改為三級,第一級預計累積的雨量較少,將可能影響出行;第二級預料累積的雨量增多,提醒市民和遊客注意安全;第三級針對累積雨量嚴重,呼籲注意防災。氣象局解釋,現行單一的暴雨警告信號已不能滿足現時社會各界的運作環境,希望透過重新分級更進一步反映不同程度暴雨的情況或對災害帶來的風險,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有意見則認為,現時鄰近地區均有劃分暴雨信號級別及以顏色劃分,而本澳過去亦有分“紅雨”及“黑雨”信號;因應現時大灣區城市正加緊融合,不少居民亦於大灣區居住,若粵港澳三地的暴雨信號不一致,容易造成混淆。嘉賓張淑玲同意有關講法,表示港、澳及珠海三地的分級制度不同,珠海的暴雨信號分級為“黃橙紅”,而該分級中代表最高級別的“紅色暴雨”信號,在香港的“黃紅黑”暴雨分級制度中,僅代表第二級別。另一方面,珠海會在預料未來雨勢持續及將達到100毫米降雨量時,才會發出停課通知;而港、澳地區則只需要達到降雨量50毫米便會考慮作出停課安排。珠三角城市之間的環境、降雨量等未必完全相同,盲從其他城市的做法未必適用澳門的情況;她呼籲當局需要與鄰近地區加強溝通合作,引入鄰近地區經驗的同時,增加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完善澳門的暴雨警告信號制度。嘉賓張捷更進一步指出,澳門不少地區容易發生積水的情況,將相關信號分成3級的必要性不大;實際上,降雨情況稍微嚴重便容易令舊區出現積水,因此他建議只需要分兩級即可。
防災演習具成效
昨日的澳門論壇,嘉賓亦認同由當局統籌的防災演習。張捷指出,透過防災教材傳授預防風災水災等知識,收到的成效有限。去年在相關部門的統籌和組織下一共做了3次演習和講座,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發現受訪的逾600名3至6年級學生中,大部分表示在防災方面的知識得到加強,學生能對預防自然災害有更深刻的了解。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鄭杰釗認為防災教育絕對有必要,尤其是學校不僅要講解如何面對風災水災所帶來的威脅,學生亦應該從小學習不同災害的應對方式,以便日後在外旅行或工作期間,若不幸遇到類似的災害或災難時亦有較強的自救逃生能力。
防災演習具成效
昨日的澳門論壇,嘉賓亦認同由當局統籌的防災演習。張捷指出,透過防災教材傳授預防風災水災等知識,收到的成效有限。去年在相關部門的統籌和組織下一共做了3次演習和講座,透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發現受訪的逾600名3至6年級學生中,大部分表示在防災方面的知識得到加強,學生能對預防自然災害有更深刻的了解。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鄭杰釗認為防災教育絕對有必要,尤其是學校不僅要講解如何面對風災水災所帶來的威脅,學生亦應該從小學習不同災害的應對方式,以便日後在外旅行或工作期間,若不幸遇到類似的災害或災難時亦有較強的自救逃生能力。
天主教學校聯會校長理事吳世華指,教青局一直有指引,聯同學校為師生進行防災演習;以往主要側重於火災,近年則增加了講解自然災害方面的應對方式。她稱,在自然災害發生時,教育部門會有具體的安排,包括通報、留守和協助學生撤離或安撫留校學生等方面均有分工;她認同演習的必要性,相信經由親身參與演習,師生會在面對災害時將減少慌張和手忙腳亂的情況。
資料來源:2019-07-22,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