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已步入高齡化社會,長者財務管理需求不斷增加。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顏奕恆及常務理事李永健建議政府與社團加強合作,開辦提升長者財務策劃知識的課程;並可著手研究澳門各年齡層居民,特別是長者對金融理財各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為制訂相關金融範疇政策提供依據;現階段可考慮放寬「加強銷售流程」,便利銀髮族在疫情期間,正常進行投資等財務活動。
顏奕恆引述統計局2020年資料表示,本澳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8.83萬,佔總人口比例12.9%,老齡化指數按年上升6.8%,連續第二十四年上升;當局預計到2036年,長者人口將增加至15.7萬人;特區政府持續為本澳步入老齡化社會作準備,愈加關注長者需求,包括現已投入長者公寓建設、完善步行系統、開展「澳門特區老年健康生活專案」等。
他指出:隨著公積金制度、網上金融等新增的金融產品推出市場,當局亦應同樣重視長者金融教育的需要,缺乏金融知識又無法期待子女親屬奉養,長者貧窮的風險勢必增加,同時有關世襲貧窮的現象亦會日漸浮現,直接影響社會經濟安全,因此建議:一、當局積極與社團或教育機構合作,開辦提升長者財務策劃、金融消費等課程,協助長者建立正確消費金融與理財觀念,學會掌握財務情況、債務水平和儲蓄狀況,有效建立自身及家人資產財務安全。二、著手調查研究本澳各年齡層,特別是長者對金融理財各方面的知識、態度和行為,既為制訂相關金融範疇政策提供依據,亦可提醒居民對財務掌握與理財決策負有不可迴避的責任。
李永健表示,根據當局於2010年公布的《提供及分銷金融產品指引》,為保障居民利益,65歲或以上或教育程度屬小學或以下的人士,在進行投資等財務活動時,需對其進行「加強銷售流程」,即長者必須親臨金融機構,整個金融購買過程需進行錄音等;惟疫情下,有不少教育水平高且具豐富投資經驗的長者反映,該程序有礙其進行金融交易;且對年齡達65歲即被判定為弱勢人士倍感冒犯,稱該定義狹窄,與智慧城市、社會科技數字化發展相悖。因此建議,當局可考慮調整釐定《指引》中弱勢人士的定義,或允許65歲或以上居民自行聲明非弱勢人士;並為其開放風險較低的金融產品(基金、保本產品)的交易渠道,避免長者因在正規金融機構投資不便,轉而接受在非正式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活動,落入詐騙陷阱的風險提高;長遠而言,亦為澳門特區邁入高齡化社會,健康金融發展,乃至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互動發展創造條件。
資料來源:2021-8-25,市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