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交通系統法》法案諮詢建議佔用優先座罰款,社會爭議聲不少。群力智庫中心副理事長張淑玲認為,引入罰則無疑將不讓座行為拉到道德譴責層次,執法有困難,易惹社會反感。她建議當局應從宣傳、教育著手,勿讓“優先座”變成“道德座”。並批評政府在輕軌建設問題上見步行步,無助推動工程“全速去馬”。
隱性需求難從外觀辯識
張淑玲表示,交通工具設優先座,原意是讓老弱婦孺等「有需要人士」優先使用,從而向居民宣揚關愛社會的精神和理念。然而,「有需要人士」的定義較模糊,單憑表面難以界定「誰」有「優先需要」,例如懷孕初期的婦女,或身體不適者,無法從外觀一眼辯識其有隱性需求。她認為,讓座文化是一種生活美德,而非一種道德。若政府強硬以罰款來規範讓座行為,不但違背了優先座設立的初衷,更變相利用法律去監管、規範道德,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她亦關注女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段,人多擠迫,容易發生肢體碰撞。因此,建議可參考日本和韓國的做法,研究設立女性專用的候車區及車廂的可行性。
撤辦轉司存懸疑
另外,政府去年六月曾透露於今年撤銷運建辦,改組政府全資公司,惟羅立文司長日前卻突然改口稱“公司未必於今年內成立”,她擔心“撤辦轉司”的構思隨時跳票,無助推動輕軌建設“全速去馬”。至於公司的運營性質,政府到底是全資擁有、部分控投,抑或容許有私人股東持股?局方仍未敲定細節,而官員回應問題卻似“擠牙膏”,一時一樣,且釋出的資訊碎片化,社會難以作深入探討。
加強工程進度監控
事實上,輕軌是解決未來交通問題的重要設施,拖延工程只會令造價不斷飆升。張淑玲籲當局勿再見步行步、見招拆招。政府對待輕軌項目的拖沓態度,勢將影響澳門整體的交通運作,以及居民的日常出行,最終代價恐由全民「埋單」。因此,主事部門宜做好總體的統籌規劃,儘快落實輕軌項目,包括澳門段走線時間表,以及分階段的計劃,持續加強工程進度的監控,認真審視自身工作的不足,積極尋求改善措施。
資料來源:澳門日報,2017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