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澳食店疑因石油氣洩漏引致爆炸事故,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存放和使用燃氣的指引,社會聲音希望政府立法強制食肆加裝氣體洩漏探測器。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認為,本澳食店缺乏燃氣安全意識,加上目前未有相關法規監管,店家對安裝探測器意欲低,而消防人員巡查時對違規個案僅能提出建議,並無執法權,故她期望當局加快《防火安全規章》及強制食肆配置探測器修法程序;又建議當局除加強食店和市民燃氣使用危機意識,還應制訂長遠燃氣爐具等機電設施的安全標準及恆常監管方案。
張淑玲稱,本澳現時約有2254間飲食場所,其中使用電力煮食的約佔行業六成八,使用石油氣器具僅佔三成二。但從數據及數字來計算,由於本澳地小人多,城市建築物、馬路之間緊密相連,加上石油氣一旦發生事故,破壞威力巨大,甚至連建築物整體結構都有可能受損,因此其安全性必須予以格外重視。
法規落後跟不上起步遲
她強調,本澳氣體安全相關法律條例,對使用石油氣器具作煮食的食肆場所,僅存涉及非法安裝爐具和存放過量燃料的抽查及罰則,沒有相關強制性的法律規管,因此,消防局等有關部門僅從呼籲、建議、宣傳等方面著手,希望食肆提高燃氣使用安全意識,自覺安裝氣體洩漏探測器;雖然當局向經營一段時間的食店發出配置氣體洩漏探測器建議,但目前本澳僅200多間飲食場所有安裝探測器,在比率上即十分之一,顯示食肆安裝探測器意欲低。
聘專業承辦商定期保養
張淑玲提到,2011年新口岸馬六甲街國際中心1間地面層飲食店發生氣爆事故,導致13人受傷,更導致外港客運碼頭通訊網絡受爆炸影響而中斷,消防人員排查發現爆炸疑因氣體洩漏所致,更發現發生事故店內存放石油氣達13罐,且店內部分石油氣喉管為改裝和喉管過期,由於缺乏保養管道出現破口,導致氣體洩出,釀成意外,令人心寒;2018年黑沙環百利新邨食店發生爆炸,造成一死六傷慘劇,事件震驚社會,令社會響起燃料安全警號,以及凸顯市民對氣體洩漏缺乏安全意識,食店負責人缺乏對燃氣安全的重視。
她認為政府在相關宣傳方面一定要加強,過往社會對氣體安全的關注度小:「如果冇發生爆炸事件,坊間較少關注呢方面嘅嘢」,2018年,當局提出食店配置石油氣洩漏探測器,並計劃未來會透過修法強制食店安裝,但有關工作推行進度如何?社會頗為關注。而安裝有關探測器在鄰近地區早試行,惟本澳有關法規落後,跟不上、遲起步。
在氣體洩漏探測器方面,張淑玲介紹說,氣體洩漏探測器可根據安裝位置探測一定區域範圍內是否存在氣體洩漏,且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測,補足人力不足;而部分探測器更直接連接著罐體或管道閥門,一旦發生洩漏,可直接切斷源頭或關閉閥門管道,加強燃氣爐具使用的整體安全性,也有利店家快速知悉潛在安全隱患,避免意外發生。
張淑玲指出:食肆應重視燃氣安全,選用安全性較高爐具,包括配備熄火保險裝置、自動點火系統等;注意食肆場所內通風系統設計、爐具設備擺放,以及相關消防安全規定,確保廚房內空氣流通,相關燃氣爐具及設備運用時,要保持安全運作狀態。至於氣體裝置應重視維修、更換及保養,主動及定期聘請具專業資格的註冊氣體工程承辦商或具經驗技工,為燃氣器材設施進行定期的維修保養和安全檢查,同時安排培訓,教導員工正確使用氣體裝置、探測器;收工前須將爐具的控制氣閥及氣體供應總掣調至關閉狀態,減少意外發生機會。
加快防火安全規章修法
而安裝有關探測器成本低,僅需幾百元,更關乎市民生命財產安全,也是食肆對市民的保障,當市民缺乏安全意識時,當局應「行多步,做多少少」,倘若發生意外,相信牽涉到許多問題,如人命傷亡、財產損失、賠償等,屆時責任歸屬要釐清,還是根據現行法律解決或追討,希望當局作出相應考量。
她又指,過往消防局巡查做了大量工作,並向有關部門致函,希望修法強制食店配置石油氣洩漏探測器,當發生事故後「有法可治」,由於受法律制約,消防局沒有執法權,只能做口頭勸喻及建議的工作。為此,她期望當局加快《防火安全規章》的修法程序,加強消防局的主導、執行及監督權力,改善本澳消防安全。
由於當局至今未有細緻的措施出台,業界欲安裝有關探測器,卻不知尋找哪些符合規格標準或通過認證的工程公司配置,認為當局在這方面資訊披露少,她明白當局在處理這方面的事情位置「尷尬」,屆時若訂定1間合資格的工程公司,業界「一窩蜂衝入訂購」,又會引發社會對當局與企業有利益輸送的關係疑慮,如何制衡,則需業界與當局一同突破困境。
為此,張淑玲建議當局制訂長遠燃氣爐具等機電設施的安全標準及恆常監管措施,應規管相關設施、安裝工程的建議及一般性價格,供食肆及居民參考;同時,應加強相關工程人員專業資格的管理、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及資格認可等工作,進一步擴大宣傳,加強居民及食肆對氣體安全的認識和危機意識,避免百利新邨爆炸事件一再發生。
資料來源:2020-10-30,市民日報